胡知義皺了皺眉頭,為難道。
“收購糧食如今只怕是較為困難,河南旱災,流寇再起,湖廣、南直隸米價也因此而上升。”
“米價已經是漲到了二兩半一石,這個價格實在過高,而且糧米大多運往河南,鄖襄戰亂導致商路暫斷。”
“如今收支本就已經失衡,維持軍隊便已經很是艱難,再收購糧食”
正是因為清楚知道如今漢中鎮的財政,所以胡知義才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在思索了良久之后,陳望最終還是選擇了暫緩糧米的收購計劃。
“糧米現在確實不宜收購,這項計劃可以暫時擱置。”
陳望雙目微瞇,金銀的缺口原來他確實是沒有多少的辦法,不過現如今受楊嗣昌的命令,得以管帶整個鄖陽府,那金銀的缺口倒是也不難。
“軍餉仍舊足額的發放,財政的缺口我已經是有辦法了。”
“漢中府沒錢,但是鄖陽府卻是有錢啊。”
白土關一戰,數萬流寇潰敗,流寇的主力確實是逃亡了房縣、竹山的南部。
陳望報給楊嗣昌的這一份情報確實是沒有作假,不過也有不少的流寇逃亡了鄖陽府內的其他方向。
所以陳望在楊嗣昌那里還得到了一道命令清剿鄖陽府殘存的賊寇。
鄖陽府的士紳地主雖然已經被張獻忠等一眾流寇刮了幾番,但是鄖陽府北部的幾座大城一直沒有被攻陷,仍然還有著不少的士紳地主。
無論是金銀還是糧米,鄖陽府北的那些士紳地主可都不怎么缺乏。
“軍器局那邊情況如何”
軍器局那邊是留在衛所之中的唐世平在管理。
唐世平帶兵打仗的本事,遠差于掌管后勤的本事,所以陳望干脆就讓唐世平一直管理漢中衛的軍器局了。
對于軍器局陳望現在的了解并不多,這些時日以來陳望的重心都放在了戰局之上,以確保事態的發展按照他定下的軌跡行進。
“軍器局如今有甲匠三百八十一人,有兵器匠四百七十二人,其中有炮匠八十七名,共計八百五十三人。”
“全力生產每月制甲可制三百余領,海誓銃每月最多可產千桿,火炮不算制作泥膜時間,每月可以產出八門。”
海誓銃的產量現在很高,現在漢中衛軍器局所有的銃管,都是采用水力銃床鉆出來銃管,將制作的時間節約到了原來的三分之一。
“軍器局現今大部分的工藝都已經是采用了水力,望哥之前說的水力不僅可以用來鉆銃管,還可以嘗試用水力鍛錘打制盔甲,目前也有工匠改善,不過技藝還不成熟。”
“武庫之中,積有布面鐵甲三千七百六十四領,海誓銃四千七百五十八桿,三斤炮十二門,五斤炮三門,七斤炮只鑄了兩門。”
胡知義對于軍器局也是頗為了解,而且也帶了軍器局的數據情況。
“對了,海誓銃其中有一千余桿是可以裝備刺刀的。”
全力產出不等于是每月產出,如今漢中府內的收支,根本沒有辦法維持軍器局的全力生產。
大部分的礦石都是資產,但是人力成本、運輸成本也是成本,成本仍然不少。
所以一些制銃的工匠沒有制作火銃的時候,他們自然也不能閑著。
唐世平將其全部派去為產出的海誓銃手工打磨套筒和刺刀,再加上很多工匠學徒也加入打磨的序列,就這樣硬生生的制作出了一千余桿戴著套筒式刺刀的海誓銃。
軍器局的支出一直是財政支出的大頭,一領布面鐵甲算上工料市價可以漲到十兩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