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n
南京城北。n
一浪高過一浪的喊殺聲不斷的沖擊著南京城的城墻。n
城北一共有四座城門,分別是鐘阜門、金川門、神策門、太平門。n
太平門處于南京城的東北角,與距離最近的神策門中間隔著一座廣闊的湖泊,右側則是南京的鐘山。n
鐘山此時還處于明軍的掌控之中。n
因此太平門的位置并沒有萬民軍兵馬進攻。n
但是鐘阜門、金川門、神策門全都遭到了萬民軍不同程度的攻勢。n
鐘阜門西有獅子山,登高望遠,盧象升設炮兵陣地在其上。n
鐘阜門的守備火力強悍,萬民軍投入的兵力并不多,主要是用于牽制。n
金川門、神策門這兩座處于南京城北的城門,周圍地勢開闊,利于攻城,因此受到的攻擊最為猛烈。n
長達數里的戰線上,萬民軍的軍陣呈一字排開,陳列于于原野之上。n
玄黑色的旌旗在勁風之中招展,獵獵的響動聲匯聚在一起發出宛若海潮般的強音。n
南京城外,已經有大量的云梯架設在城墻之上。n
慘烈的攻城戰正在進行著,數以萬計頭戴著黑色頭巾的萬民軍軍兵正朝著巍峨的南京城蜂擁而去。n
火炮的轟鳴聲一聲高過一聲,銃槍的響聲一陣高過一陣。n
盧象升強硬的手段到底是收獲了一些效果。n
守衛南京的軍兵士氣尚可,借助著城墻的優勢好歹也能發起反擊。n
不過這些士氣,大部分都是依仗著黃得功帶領勇衛營給打出來的。n
萬民軍攻城僅僅只有三日的時間,多段城墻便已經險些不保。n
若非是黃得功領勇衛營出城沖殺減緩了城上守軍的壓力,恐怕南京城在第一天便要陷落。n
神策門東北處,臨湖的北面有著一座高坡。n
李巖領中軍駐兵于其上,統領三軍發號施令。n
此時整座高坡都遍布萬民軍的旗幟,兩萬五千余名中軍軍校將整座高坡變成了一座巨大的軍事基地。n
李巖站立于高坡的望臺之上,俯瞰著整個戰場。n
“官兵在鐘山設炮臺三座,守衛兵馬悍勇非常,我軍實在難以推進,是否暫緩對于鐘山的攻勢。”n
李際遇登上高臺,為李巖帶來了南面的消息。n
“南國入援諸鎮皆為孱弱之兵,堪戰者唯有黃得功麾下之勇衛營。”n
李巖眉頭微蹙,問道。n
“西面官兵還要抵御張獻忠的部隊,鐘山,怎么可能有什么精銳?”n
李際遇沉吟了片刻,回答道。n
“元帥莫非忘了,孝陵,就在鐘山……”n
李巖眼神微動,一瞬之間便已經清楚了守衛鐘山這支官兵精銳的底細。n
“你是說,孝陵衛……”n
李際遇低下了頭,答道。n
“正是。”n
李巖神色微凝。n
孝陵是明朝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陵寢,故設孝陵衛駐守此地以戍衛。n
被選入守衛孝陵的軍兵,無一不是各軍之中的驍銳,對于朱元璋忠心耿耿的軍兵。n
如今距離明初開國之時,輾轉已經過去了兩百多年的時光。n
哪怕是九邊的衛所都已經是糜爛不堪。n
但是孝陵衛,這支一直以來守衛著陵墓的衛軍,竟然還有一戰之力。n
李際遇神色猶豫,沉默了半響之后,又說道。n
“各部兵馬聞聽孝陵就在鐘山,進攻鐘山相互推諉,少有愿意拼命者……”n
李際遇的話說的很委婉,但是李巖已經明白了事情的大致的底細。n
大明立國兩百余年,幾經沉浮。n
歷代的皇帝有昏庸無能者,國家常有動蕩困難。n
但是對于朱元璋,對于這位驅除胡虜,恢復中華開國的皇帝,大部分人的心中都仍舊保持著尊重。n
從唐末五代大分裂之后,中華之地已經有三百來年沒有徹底統一。n
蒙古崛起,橫掃天下,崖山宋軍戰敗,丞相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宋庭覆滅……n
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