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局勢一變再變。
李巖占據南京、依據揚州、鎮江,割據南直隸,而后留李際遇領兵十五萬,留守南京,自領大軍南下,一路侵攻。
不過萬民軍的攻勢并沒有如同李巖預想之中那般勢如破竹。
崇禎開放團練之權,允許州縣依照開封社兵之制募集社兵。
在最初的時候,這項政策并沒有對于大勢有過多的影響。
哪怕是擁有著社兵戰力的加成,孫傳庭和盧象升兩人所領的軍隊還是先后敗亡。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項政令,終于得到了真正爆發的時候。
明朝建立之后,雖然極力江南的勢力,但是因為歷史遺留的問題,終究還是沒有解決江南的問題。
二百余年來,江南乃至南國土地兼并極為嚴重,雖然還不至于形成諸如唐朝時期的門閥。
但是在這些地區,地主士紳掌握著極大的權柄,蓄養家奴甚眾,哪怕是在東南倭患之際。
這些地主士紳招募丁壯守衛堡壘,倭寇海盜也少有進犯,寧愿去搶附近的州縣,也不太愿意去圍攻這些地主士紳所營建的堅固堡壘。
社兵、團練之權放開已經有差不多半年多的時間。
萬民軍的聲勢雄壯,連陷南直隸諸多大城,殘酷的清算手段,使得南國的地主士紳人人自危,以致于不敢有過多的隱藏,開始抱團取暖,廣募社兵。
在南北斷連,大明亡國之兆顯露之后,更多的權柄被放開。
地方的主官為了保全自身,對于那些明顯違規團練和社兵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還在暗中支持。
所以等到李巖帶領萬民軍南下之際,圍攻州縣卻是收效甚微。
萬民軍缺乏重型的攻城武器,很多的時候,只能蟻附攻城,但是這樣攻城所付出的代價無疑是沉重的。
一直到崇禎十五年的七月之時,攻陷南京的三個多月后。
萬民軍才徹底控制南直隸長江以南的應天、鎮江、蘇州、常州、廣德、太平、寧國七府。
對于西南角的池州、徽州兩府的進攻并不順利。
東南的松江府,因為有鄭芝龍的存在,所以萬民軍也遲遲不能動手。
如果萬民軍一路勢如破竹,嶄露出氣吞南國的實力。
鄭芝龍恐怕會毫不猶豫的帶領麾下的部眾加入萬民軍的序列。
但是在情況未定,尤其是陳望如今虎步中原,雄視江淮,鄭芝龍自然不敢輕易下注。
鄭芝龍和萬民軍之中保持著一定的聯系,但是卻沒有完全投注下去。
為了保證自己在福建的勢力范圍,還是為南國的明軍提供著一定的助力。
李巖不愿意和鄭芝龍太過于交惡,因此下令部隊放棄對于松江府的進攻。
這樣的進展對于萬民軍來說無疑是極為緩慢。
而且也僅僅只是控制,在這些區域,還有很多的地主士紳所營建的寨堡沒有被打破,雖然在萬民軍鼎盛的時候,他們只能龜縮著。
但是一旦萬民軍露出頹勢,他們無疑就會像是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蜂擁而至。
而最讓萬民軍感到壓力巨大的,是陳望的動向。
陳望在徐州停留了一段時間后,便領兵從河南一路進抵湖廣北部,在六月下旬的時候,已經抵達了漢陽府境內,并一舉攻克了漢陽府城。
漢陽府與武昌府隔長江劃界,是武昌府的屏障門戶,僅僅一水之隔。
漢陽失陷,武昌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