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看到了黃臺吉的神色再度陰沉了不少,拜音圖的心中叫苦,但是卻又不敢不說。
“……排布重炮約四十余門攻濟寧,靖南軍之重炮,轟鳴如雷,威勢驚天,十日之間外城多段塌陷。”
“靖南軍各營多備火炮,觀測合計應當在六百門以上,其銃槍眾多,步步推進,我軍進犯則原地列陣,銃炮連綿不絕,難以靠近。”
“以騎兵突擊,則排布一種空心方陣相對,其步兵分列于四面,內中不留兵馬,銃槍長矛在外,各陣彼此交錯,我軍騎兵突入陣中,根本難以建功。”
原本肅靜的中軍大帳內,頓時一片嘩然。
四十余門重炮,數百門步兵炮的消息,猶如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千層浪。
攻城的重炮,清軍也有。
但是哪怕是算在松錦之戰后的繳獲,以及攻陷京師之后的繳獲,能算作攻城重炮的,能用的也就只有七十門。
這些火炮,用于野戰的只有半數,剩余的原本都是安裝在城墻之上的攻城炮。
而現在,靖南軍卻是一次性拿出了四十余門重炮,用于野戰攻城。
這樣的底蘊,無疑代表著靖南軍的強勁的實力。
要知道哪怕是松錦之戰,自九邊八鎮馳援而來的明軍也沒有攜帶那么多的重炮。
而數百門的步兵炮,也是一個極為駭人的數字。
要知道,這數百門的火炮,可是靖南軍中的火炮。
不是明軍序列中那些什么連盾車都打不穿的佛狼機,也不是那些粗制濫造的大將軍炮。
靖南軍的火炮是有標準的規格,實際上就是紅衣炮的形制,只不過是比起常說紅衣大炮炮子要上不少,算不得攻城的重炮。
清軍也有自己的炮廠,早在天聰五年便已經開始仿制火炮,對于紅衣炮并不陌生。
漢軍烏真超哈的組建,也正是在成功仿制了第一門紅衣炮后的產物。
在戊寅之變中,和靖南軍對陣之后,黃臺吉也意識到紅衣炮在野戰之中的作用,后續的清廷的炮廠都開始制造起了更為輕便的紅衣步兵炮。
正是因為知道步兵炮的威力和作用,此刻帳內眾將才面如土色。
三年來清廷傾盡全力才鑄造出兩百余門步兵炮。
而現在靖南軍卻是直接拿出了六百余門步兵炮。
怎么能讓人的心中不生出恐懼。
“我不要聽這些東西,你直接告訴我,濟寧的情況如何了。”
黃臺吉打斷了拜音圖的言語,冷聲道。
拜音圖低下了頭,穩了穩心神,稟報道。
“濟寧周邊堡壘、支城,營地,一經全部失陷……”
黃臺吉的神色驟然一沉。
不過就在黃臺吉怒而起身之時,賬外突然傳來了一陣喧嘩聲。
黃臺吉臉色瞬間鐵青,正要發作,帳外突然傳來嘈雜的腳步聲。怒意未及宣泄,就見一名滿身塵土的驛卒踉蹌沖入大帳,
“山東省、青州府急報!”
“三月十二日,于青州府府治益都南部,發現大批明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