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初兩刻。(7:30)
八蠟鋪。
濟爾哈朗勒馬止步,冰冷的目光穿透彌漫的晨霧,定格在仍然被薄霧籠罩著的八蠟鋪上。
前方不遠處臨時修建的低矮土臺之上,三十余門黝黑的紅衣重炮呈一字排開,橫陳在八蠟鋪北方的曠野之上。
在長達兩刻鐘的時間里,這些戰爭巨獸持續不斷地噴吐著火焰與濃煙,向著八蠟鋪瘋狂的傾斜著火力。
沉重的鐵彈如同隕石般砸向八蠟鋪的棱堡工事,夯土墻體在一次次撞擊中顫抖,大量的土石伴隨著隆隆的炮聲而滾落。
八蠟鋪棱堡深處,十二門同樣沉重的靖南軍重炮發出了自己的咆哮。
雖然數量處于劣勢,但這些火炮被精心布置在加固過的炮位中,受到棱堡突出部和厚實土壘的保護。
多爾袞在守衛濟寧城時,多次派出精騎出擊進行騷擾,使得八蠟鋪防御工事的構建進度遲滯了許多。
但是靖南軍仍在兩個月不到的短暫時間內,依托著八蠟鋪構筑起了一座頗為堅實的軍事要塞雛形。
現在的八蠟鋪。
并非是一座設備完善、堅不可摧的歐式棱堡。
它更像是一個抓住了棱堡核心設計理念的應急產物。
幾個關鍵的突出的棱角已經構筑完成而且得到了加固,提供了交叉火力的基礎。
墻體厚實,并以夯土和木石緊急加固,足以抵御一般炮擊。
壕溝雖未完全貫通成體系,但關鍵地段已然挖深挖寬,形成了障礙。
它粗糙,它不完美,它很多細節來不及打磨,但它已經擁有了棱堡的“骨相”。
正是這簡陋卻有效的“骨相”,也讓清軍在炮戰之中落入了下風。
清軍炮數量占優,火力猛烈,彈雨更為密集。
但他們的炮陣位于野外,雖經過布置,仍比躲在堅固工事后的靖南軍炮位視野暴露得多。
清軍的炮手雖然久經戰場,技藝都十分熟練。
但是他們并沒有一套成體系的炮兵訓練和測瞄方式,很多時候仍然是憑借著經驗。
而靖南軍的炮兵卻是已經早早的有著成體系的訓練方式,甚至為每一門火炮都配備著專門的測瞄工具。
炮兵訓練之時也毫不吝惜實彈。
并且他們同樣也是經驗豐富的老炮手。
在經歷了最初的校準之后,靖南軍的火炮越來越準。
很快,一枚炮彈便已經是準確地落入清軍炮陣中。
一門清軍重炮被直接命中,炮身碎裂,無數的碎片飛濺。
慘嚎聲陡然自清軍的炮兵陣地之中傳出,靠近一些的清軍炮兵無一幸免全都痛苦的癱倒在了地上。
破片深深嵌入他們的身體,撕裂了肌肉,切斷了血管,甚至擊碎了骨骼。
劇烈的痛苦讓他們瞬間失去所有力量,手中的推桿、炮彈突然跌落在地。
人則如同被砍倒的蘆葦般,痛苦地蜷縮、翻滾、癱倒。
陣地上一時間人影翻倒,哀鴻遍野。
濟爾哈朗舉著千里鏡,觀察著八蠟鋪的靖南軍陣地。
炮擊的效果遠不如預期,駐防在八蠟鎮已久的靖南軍,早已是將八蠟鋪改頭換面。
傳統的土木寨墻被加固,并以磚石砌角,形成了數處突出的棱角,這儼然是一座初具雛形的棱堡式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