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北國已經克復,清軍的主力已經覆滅,清軍殘部一路北逃。
祖澤傅在收到了清軍戰敗將逃的消息之后,親點關寧精騎六千,并輔騎四千,合兵萬眾,自山海關出,截擊清軍殘部。
于薊州鎮之密云與阿濟格、多爾袞所率清軍殘部遭遇,雙方就此爆發激戰。
多爾袞從濟寧北逃,一路收攏殘兵,行至京師之后,又將京師的守軍帶走,合兵已有一萬五千騎。
后在通州與阿濟格所率殘兵會和,兩師合兵有兩萬七千余騎。
兵力之上,是清軍占據著優勢。
但是濟寧的慘敗使得清軍的士氣低落,軍無戰心,將無戰意,又因為薊州鎮各地的軍兵受到了清軍戰敗的消息之后紛紛反正,清軍又擔心出關道路被徹底的堵死。
而反觀關寧軍,聞聽清軍敗退,主力盡喪,一路追擊而來,士氣如虹。
又因遼東血仇,上下同心,三軍決死,竟于密云大敗清軍。
多爾袞與阿濟格在戰敗之后,不得不倉惶逃命。
等其領兵至喜峰口時,麾下兵馬僅余兩萬人,余眾或死或逃,不知所蹤。
而在其領兵出喜峰口不遠,又遭遇漠南蒙古諸部聯軍的絞殺。
漠南蒙古諸部大部分的兵馬都被抽調入關,還在關外的兵馬都是臨時拼湊而成。
正常情況之下,根本就不是清軍的對手。
但是清軍連番逃竄,人困馬乏,又擔心關寧軍尾隨而至,所以一心逃命。
漠南蒙古諸部一路追擊,追擊三百余里,才收兵返回,殺傷清軍三千余眾,截取了大量的輜重。
從喜峰口到沈陽走關外的道路,有近兩千里之遙。
關外此時仍舊寒冷,也難有補給的地點。
雖然殺傷只有三千,但是可以預計,等到多爾袞和阿濟格返回沈陽之時,麾下兵馬的數量最起碼也會再減三四成。
此番入關,清軍動員全國,盡征外藩蒙古諸部,合兵二十五萬之眾,南掠北國。
返回沈陽,卻最多只有兵馬萬人。
多爾袞和阿濟格雖然逃走,遼東之地雖然仍然掌控在清軍的手中。
但是清庭的戰爭潛力實際上已經全部被摧毀。
陳望轉頭向西。
清國,如今不過只是風中殘燭。
他也已經在遼東之地,為清國編織了好了一張死亡之網。
等到多爾袞和阿濟格返回沈陽之時。
他們會發現。
一直以來受迫于他們的兵鋒之下戰戰兢兢的朝鮮,也會不再安分。
他們國內的那些被他們擄掠過去充作包衣奴隸的漢人百姓們,也同樣不再會安分守己。
漠南蒙古諸部已經判離,他們同樣也在清廷的統治之下飽受壓迫。
在清廷如今實力十去其九的情況之下,他們如何能夠放棄這樣大好的復仇之機。
而關寧軍面對著清軍,也不再處于兵力之上的劣勢。
清軍已經完全喪失了主動出擊的能力。
遼東的攻守之勢已經徹底的扭轉。
這一次的北伐,也將就此結束。
一路打到京師,已經耗費了靖南軍多年以來積累的糧草。
軍卒轉戰數千里之里之遙,也已經快要到了極限。
而且,現在也是時候,將目光轉到關內,轉到神州的西面,正在遭受著戰亂的西南與已經被李自成占據了許久的西北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