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必須要等到來年。
崇禎十七年……
不。
現在。
已經沒有了崇禎十七年……
一切都已經徹底的改變了。
等到明年。
神州大地將會使用新皇的年號。
明年,是隆武元年。
陳望的思緒發散。
如今高居于南京皇城的皇帝,是他一手推上的隆武帝。
那位皇帝。
在歷史上,就并非是一個甘愿任人擺布的君主。
唐世平從南京傳來的密報,都佐證了這一點。
不過那位皇帝。
他的心,終究還是更重視家國大義。
那位隆武帝,從來沒有對于北伐有任何的意見。
他性情剛毅,若逢太平盛世,或成一代明君。
可惜生逢末世,縱有雄才大略,終難敵時運不濟。
他本人可以是南明諸帝中較有能力的皇帝,然后他的登基是在錯誤之時,也只能倚重錯誤之勢力,致使復國的宏圖終成泡影。
最初陳望也想過,是否要推隆武帝為新帝。
于情,他不愿意歷史上這位剛強果毅的皇帝成為亡國之君。
于理,隆武帝的性格,也不會甘愿成為傀儡之君。
但是考慮到對于朱明皇室的安排,又不得不將隆武帝推至臺前。
朱明的皇室,因為時代種種的原因變成了大明國家基石上吸血的蛀蟲。
雖然破壞力,并沒有明末腐朽的文官系統那般巨大。
但是仍然是明朝覆亡極為重要的一點。
如何處置這些人,是之前最為讓陳望頭疼的一件事。
所以,陳望思前想后,才將隆武帝推到了臺前。
那些貪婪無度、橫行霸道的藩王郡侯,他會懲處。
但是諸如那些本分的朱明皇室,卻是應該有另外的一條路可以走。
他需要隆武帝,來為他未來的計劃鋪路。
也只有隆武帝,能可以做到這些事情。
陳望拍了拍陳功的肩膀。
他即將南下,能夠提供的助力并不多。
壓服整個北境,還需要一支強軍,一支百戰精銳組成的強軍。
而這支強軍,也需要一名驍將。
一名可以獨當一面,文武兼備的大將。
而陳功,無疑是北出長城,最好的人選。
“萬事以持重為主,就算明年開春之時,未能壓服蒙古諸部,也莫要逞強……平安回來見我,阿娘在漢中時時都在念著你,你的妻兒也還在漢中等著你。”
陳功也是結了婚,在赴任平南鎮總兵的時候。
陳功認識了一名店鋪掌柜的女兒,然后寫信給了陳望。
當時陳母還在遼東,長兄如父,所以他向陳望請示。
陳望派情報司查詢了一番,確認身家確實清白之后,便允下了這門親事。
隨后過了一段時間,便傳來陳功的妻子已經有了身孕的消息。
陳望有些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