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陳望卻從來都沒有那么多的時間,現實也沒有留給陳望太多的時間。
“現在也沒有什么辦法,暫時就這樣勉強支撐著吧。”
陳望輕嘆了一聲。
“等到明年夏后,”
代正霖從手中的文冊抽出一張文書,遞到了陳望的面前。
“此前國公命令修建的軍校和政校在漢中已經修建完畢,只等國公政令下達,兩所學府便可以運作。”
代正霖稍作停頓,補充道。
“不過在運作之前,還請國公為兩所學府定名。”
陳望接過了代正霖遞來的文書。
文書之上,墨線勾勒出兩所學府的平面圖與俯瞰圖,飛檐斗拱、校場堂舍皆描繪得細致入微。
一旁的蠅頭小楷詳細記載著每座建筑的用途,講堂、藏書樓、演武場、生員齋舍,無不齊備。
陳望的指尖不自覺的輕敲著桌面,目光也在文書之上緩緩的移動仔細審閱著。
關于設立軍校和政校的事,早在最初建立根基時就已經提上日程。
軍校用來培養軍官,政校則是為輸送治國理政的人才,這是穩固根基的長遠大計。
然而連綿戰事讓將領們分身乏術,靖南軍也一直缺乏足夠的內政官員。
即便當時建成了這兩所學校,恐怕也難有實效,因此計劃一直被擱置。
如今戰事逐漸平息,久經沙場的將領們終于能稍作休整,內務司可用的人才也漸漸充實起來,雖然仍然不足以支撐整個局面。
但是建校計劃的計劃還是應當啟用了。
內務司單憑進修班所培訓的這些管理人員,很多人管理才能都難以達到主政一方的水平。
當然那些終日苦讀四書五經,八股取士而來的進士舉人們在最初也不能。
但是這些進士舉人們經歷了嚴格的篩選,他們的雙商大多人都高于常人。
這一點,在宋明兩朝漫長的政治斗爭之中可見一斑。
大多數的舉人進士在經歷過最初的不適之后,很快便可以掌握政務的關竅。
陳望需要更多成熟的內政人員,用來進一步的掌控地方。
而軍隊的建設也不能放下。
軍隊的戰斗力構成,除去武備之外,很大程度都在于基層士兵的意志與訓練,還有基層軍官的素養。
這一方面,靖南軍并不欠缺。
能夠獨當一面,坐鎮一方的大將,靖南軍也不缺。
如今靖南軍中,有著一大批擁有著成熟經驗,從尸山血海之中爬出來的武將。
但是靖南軍中,卻欠缺足夠素質的中層軍官。
而軍校的目的,就是培養作為軍中中堅力量的營司級軍官。
“名字就暫時不要定了。”
陳望按下了手中的文書,抬起頭,目視著從帳外投射而來的陽光,意味深長的笑道。
“如果現在定下名字的,那可就……實在是太過于僭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