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英語的人如今可不好找,萬里挑一都未必有。
50年代起華國人去留學基本就是去毛熊國,那學的是俄語。
學英語的那會兒就是鳳毛麟角。
后來就連俄語也不讓學了。
新生代完全沒有途徑去學習的。
也就一年前恢復高考,華國大地上才重又有了英語課。
但只學了一年,要做翻譯還差些火候。
外文出版社準備出版一些刊物甚至可能是翻譯小說。
目前還在籌備階段。
她那個老朋友想來想去,又要懂外語、又要人在北京方便溝通。
還得要敢吃螃蟹的。
就把高老師想起來了。
畢竟過去十年這類人被整得太慘了。
這會兒雖然解放思想、對外開放的口號已經喊出來了。
但是很多人還是跟驚弓之鳥似的。
高老師不是不怕事,她也怕這條腿就是前車之鑒。
但是她需要錢,非常需要
就平時她的工資也全花在了治腿上。至少買些藥讓發作的時候好過些。
不然她一個孤老太太自己用一份工資,其實用不完的。
但因為拖著一條傷殘的腿,那就買藥都不夠錢了。
痛起來的時候如果已經沒錢了,也只好硬忍著。痛苦極了
要不是還想等著那爺倆回來一家團圓,她搞不好被斗了,都不想活的。
如今不會再有人上門找老師的麻煩了,她想掙點錢去治腿。
這十年不但高老師,就連周老師他們也都被自己的學生斗過。
所以這時候大家還是戰戰兢兢的。
一開始高老師也猶豫,怕又卷進是非里。對方在講了政策之外,還用治腿誘惑她。
這個誘惑太大了
她的腿還有得治,只是沒錢而已。
“他們說到時候看我的翻譯稿件的質量再定。如果質量過關,千字暫定35元。”
高老師的英語是師丈教的,跟當年把英語用成了第二母語的師丈比肯定不如。
但如今矮子里拔高子,她就算不錯的了。
于朵小心翼翼地道“真的不會有事么”
從二姐下鄉開始,那場運動就算波及到她家了。
時代的一粒沙,對普通人家來說就是一座背負不起的高山。
另外,她看到前些年很多老師都被整得很慘。被罵成臭九流,牛鬼蛇神。
尤其高老師這條腿當初生生被打斷,也是因為有人舉報她家里有英文書信。
英文書信前些年可是大毒瘤
要不是從小爸爸就教于朵無論什么情形下一定要尊師重教,要記得天地君親師。
前些年她也是不太敢再接近這些老師的。
高老師道“我本來也有點怕,拿不定主意。但畢竟來找我的是外文出版社的編輯,這是國家單位。就和人民日報一樣,代表著政策風向的。而且當時他就說前段時日我們國家就在跟漂亮國進行正式建交的談判。這不,這個月中旬確切消息就出來了從79年元旦開始正式建交。你說都到這步了,英語肯定是用得上的啊。”
只要跟外國人打交道,英語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于朵放下了大半擔憂,也挺替高老師高興的,“那可太好了,攢夠錢老師你就能去醫腿了。”
既然是這樣的情況,那就是冒點風險也值得了。
高老師點頭,“我想在他們父子回來前就治好,不想他們看到了心頭該多難受。我真是枉費了你師丈替我謀劃一場。而且這條腿這么拖著做什么都不方便,變天的時候尤其的不舒服。嗯,我說了這么多,你敢不敢跟我一起掙這個錢啊”
這幾年受惠于于朵,高老師心頭一直想回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