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液體必須比液態玻璃更重,而且在工作的溫度下,不會沸騰,也不會凝固。像水銀,就太容易沸騰而銅液化的溫度又太高。”
“這樣一來,就只有幾種金屬可以選了。我和其他人討論的時候,他們也是首先就想到了液態鉛。”
德米特里點點頭,對此倒是不意外。畢竟羅馬人就對這東西熟悉,想到它太正常了
“鉛的問題是,加熱時煙很大,而且有毒。我們又想了想,就換成毒性更低的錫。”他指了指熔爐“就是目前這個情況了。”
“那你們如何控制這個溫度,是說冷熱的程度么”德米特里只能從專業名詞開始考究“冷熱也可以量化衡量么”
“不一定能具體量化,但可以大致估計。”郭康說“我們在錫池里,放了一根長銅條和一根同樣長度的長鐵條。這兩種金屬受熱時都會變長,但伸長的距離不同。我們把金屬條固定在一起,讓一頭延伸出池子外,然后對比長度差別就行。”
“在池子邊有個板子,就是用來對比的。”他指了指池子邊“他們現在還加了個指針,看起來更方便了。不一定多準確,但起碼可以把合適的經驗溫度記錄下來,今后都照著這樣做就行。”
“不過那邊的環境很惡劣。盯著池子很傷眼睛,所以大家都帶著黑色眼鏡。另外,我們的錫不太純,一樣會有煙氣,所以我建議他們拿棉花做過濾,保護自己。那個袍子,是擋住濺出來的錫用的。”
“確實,看起來就很專業。”脫歡贊同道。
“我覺得這些都是必要的防護手段。”郭康嘀咕道“其實我覺得成品應該是工廠風格的,誰知道他們就給做成這樣了”
“這就是他們做的。”他從墻拿下來一個縫了玻璃鏡片和金屬鳥嘴的頭套“這個鳥嘴里就是棉花片。他們對于這個形狀可執著了。”
“那些玻璃匠人怎么不帶”德米特里問。
“他們習慣了,覺得帶去麻煩,影響做體力活。雖然就在旁邊,需要人手動把玻璃液抬過去,但他們覺得無所謂。”郭康搖頭說。
“我們的工坊管理非常不規范,但現在也沒辦法。之后擴大生產時候,我看看能不能造個隔墻,把這兩邊分開,專門留個投料口倒玻璃。”
“另外,每次制作,都得拿特制的氣體吹。澆好之后,還得把整個錫池跟著冷卻,很浪費,效果也很糟糕。不少玻璃要么變形,要么直接炸了。總之,這邊要改進的地方很多,生產起來也很麻煩,目前還是實驗的性質。”
“現在主要的產品,是在那邊。”他指了指工坊對面“簡單來說,就是先吹一個玻璃瓶,然后把瓶子劃開、燒軟,展開在工作臺,再碾平。”
“這就是古羅馬工藝的改進版,優勢是做瓶子不算難,而從瓶子到玻璃板,比直接壓制一灘液態玻璃容易。”
“受限于吹制的技術和工作臺的大小,我們還是沒法制作特別大的玻璃,不過做出半人高的那種,倒是可行。目前這也就夠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