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郭康提出的問題,道衍和尚都有些犯難。他猶豫了下,表示自己還要想一想。
郭康也就沒有去催促。反而是朱文奎主動問道“那我能做什么呢”
“你還是多看看書吧。”郭康無奈地告訴他“至少把詩經、春秋什么的多看看,今后的公開場合,一定要把典故用對。要不然,面對外國人的時候,只怕會和晉國一樣,只能看人家念青蠅了。”
這個要求按理來說不算高。郭康當年也被義母和外公催著念書過,知道四書五經本身,只能算是入門書籍。那會兒,外公還感慨說,這里遠離故土,文風稀薄。想學到好東西,還得去和家鄉人交流。吳王父子按理說是中土大儒教出來的,也不知道怎么學成這樣的
春秋時,晉國主持會盟,想在大會上拘捕戎人首領駒支,以彰顯威風。但駒支據理力爭,對晉國的指責逐層辯解,最后引用詩經青蠅一篇,作為答復。晉人無法反駁,也沒能用詩作答,只好道歉,把他放了。
晉國作為姬姓之伯,辯經沒辯過西戎。魯國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專門把這件事詳細記錄了下來。直到如今,“駒支不屈于晉”都是春秋的名篇。
對此,朱文奎也只能趕緊應下來,表示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
談到這里,基本上該說的都已經說了,剩下的事情,只能讓他們一家人自己想了。郭康覺得,這次討論到這里,也就夠了。
他正想說,大家吃點飯后甜點,這次宴會就算結束了。但這時,小讓娜卻突然開口了。
“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她環視眾人,說道“無非就是我哥哥不習慣法國的環境,而我去的話,又有繼承問題,對吧”
見眾人沒有說話,她繼續道“既然如此,直接把那里給我的夫婿不就行了”
“那你選誰啊”朱文奎問。
“對著之前的條件來不就行了。”小讓娜列舉起來“我們缺乏出發基地和起家的本錢,所以夫婿最好能有一定的勢力,給我們足夠的支持;我們缺乏教會的認可,所以夫婿最好和教會關系密切,有相關背景,方便得到教會的支持;我們還需要保證足夠的權威性,所以夫婿對于法國和羅馬的諸多爵位,最好都有一定的影響,這樣可以直接把所有權力和稱號都拿回來,防止被別人拿去惡心人。”
“你看,這么一比較,其實也沒什么值得研究的,應該怎么做,很明顯吧。”她指出“只要讓康哥哥和我結婚,不就直接解決所有問題了”
“伱說什么”剛才還在沉穩喝茶的狄奧多拉,一下沒反應過來。
“剛才王師父不是說,法國國王之前也有羅馬的頭銜么我們為什么不直接通過婚禮,讓兩個羅馬走向合并呢”小讓娜于是拋出了自己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