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ivtentadv>“其中,法蘭克人史是當時圖爾的主教格雷戈里,站在奧斯特拉西亞王國的官方立場上,進行寫作的。從創世紀開始,寫到591年,也就是格雷戈里主教去世之前。這算是一部教會史,主要目的是關注道德和宗教問題,對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褒貶,以此宣傳自己的主張。”
“我明白了,這其實不只是史書,也經書吧。”羅貫中點點頭:“要進行一字褒貶,讓亂臣賊子感到恐懼的。”
“他可能真的這么想當然,因為是官方立場的史書,所以很多時候,主教也被迫使用一些隱晦的寫法,甚至讓書里頭的內容都經常顯得陰陽怪氣的。”郭康想了想,說。
“那也不怪他。給蠻族寫史書,不得不更加小心。”羅貫中評價道:“要不然,就成了崔浩了。”
“也是”郭康想了想:“他和崔浩好像也確實是一個時代的”
“那其他的幾本呢?不知道能不能拿來看看。”羅貫中似乎有了興趣。
“還有一本是勃艮第立場的弗萊德加編年史,這本書更堅定地使用了特洛伊起源說,全書就是從特洛伊戰爭開始的。第三本是紐斯特里亞立場的法蘭克人史紀,這一本的記錄更復雜。”郭康說:
“要是按他們的說法,當年特洛伊城里,跑出來起碼三波人。除了埃涅阿斯帶領的羅馬人祖先,還有一個叫法蘭克奧的首領,帶人遷徙到了萊茵河一帶,建立了新特洛伊城。那個地方被稱為西干布里亞,也就是后來的薩利安人老家這幫人是法蘭克人的主要一支,法國人現在用的薩利克法典,據說就來自他們。這樣一來,就串上了。”
“當然,還有更奇怪的說法。他們還認為,另外有一批人,追隨著首領托爾科特,逃離了特洛伊,所以這些人就被稱為突厥人。我也不知道這個是怎么想到的”
“特洛伊城怎么跑出來這么多人的?”喬鋒驚訝道:“怪不得說希臘人打這一仗打虧了。城里的人恐怕是越打越多了吧。”
“這種肯定不是值得采信的真實史料,演義的成分太重了。很多故事就是這樣,原始的材料很少、很簡單,但經過民間演義和文人采集,就越來越豐富曲折了。所以受歡迎的演義故事,往往不是一個人就直接編出來的。在歐洲,情況也是差不多的吧。”羅貫中判斷道:
“不過,按這個說法,大家豈不都是一家人了?從這個角度看,倒是也有宣傳價值吧。”
“我估計其他人多少也知道。但是,在蠻族國家里,能留下這種系統史料,已經算很難得了。”郭康回答:“所以,之后的時間里,法蘭克人各邦國也一直在堅持這種觀點,自稱是當年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的后代。”
“因為這個說法,對大家都有好處,所以也沒人認真反駁,就這么流傳下來了”
“這倒確實。”喬鋒點點頭:“你剛才也說了,故事如果能營造共識,那也是很有用的。”
“是這樣。”郭康點點頭。
實際上,法國人的共同認識,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堪稱用傳說來號召人的經典案例。不止在這個時代,在后來也同樣是如此。
一直到波旁王朝時期,法國官方層面都堅持認定自己是特洛伊人,也是羅馬的親戚和繼承者這一點,和同時代的奧斯曼如出一轍,雙方的目的當然也差不多。不過,在啟蒙運動時期,這個說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隨著文化的傳播和歷史知識的普及,曾經被認為是“信史”的特洛伊起源說,已經無法繼續說服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