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到齊之后,郭康等人已經指揮一部分士兵先行入城,控制了城門等要害和制高點。外面還有一部分人,則站好隊,等待脫歡等人到來,舉行儀式。
當然,這邊的城門和防御設施,目前也就是象征意義了。大家的主要工作,是管好熱鬧的人群,把他們趕到指定位置,不要亂跑。由于城里整個都亂哄哄的,給這幫好事者維持秩序的時間,甚至遠超過了進城本身。
耶路撒冷理論上是有城防的,不過,在連年的戰火破壞中,早就已經頹圮破敗了。而且,十字軍時代結束之后,十字教和天方教雙方,都逐漸對這里失去了興趣。當地經濟大幅衰退,城市貧困潦倒,到本世紀,已經荒廢到了帖木兒皇叔都懶得專門來搶劫的地步了。
現在耶路撒冷屬于誰,大家都沒有明說。開羅的馬穆魯克政權失去對這里的控制,已經快二十年了,至今也沒人想動手收回來。紫帳汗國同樣滿足于待在大馬士革以北,對這個近在咫尺的圣地,沒有表現出興趣。
大家都知道,這年頭,所謂圣地已經沒什么油水了,改變現狀并不能帶來多少收益,反而會讓其他勢力盯上,把自己給架起來。
耶路撒冷這地方,到底值多少呢?大家其實都清楚。一方面,它一文不值;另一方面,它又特別重要,超出了經濟所能衡量的利益。
比如,誰要是拿下來這里,也最多被自家教友夸幾句,然后提出更多的要求,不會得到什么真正的幫助。這個角度來說,耶路撒冷就是一文不值的。
但另一方面,這個地方處于各個勢力的交界處,并不是很好防守,得不斷強行堆資源進去才行。然而要是因為無力防守,被迫進行收縮,丟掉這里,那教友可就不會客氣了。在他們嘴里,這座城可就比一切都重要,誰丟了,誰可就罪大惡極了。
所以這種地方,就非常讓人難受。各方都裝作對這里的情況一概不知,既不出錢防守,也不出兵爭奪。名義上控制這里的軍閥哈菲茲,一邊試圖奪取馬穆魯克蘇丹的位置,一邊對羅馬稱臣納貢,讓大家都搞不清這座城現在到底屬于誰。
而且,哪怕哈菲茲本人,也對管理圣地毫無興趣。馬穆魯克們的統治本來就很松散,這種雞肋地方,更是連官員都懶得設置,只是在幾個路口設置稅吏,向來往的商人和朝圣者收取買路錢。
理論上,按照馬穆魯克王朝的規矩,圣地的這些宗教設施是可以免稅的,但說是這么說,埃米爾們還是會定期前來,不由分說就向整個城市索取保護費。而且,不僅是給他們的貢金,打點稅吏們需要的錢財、賄賂大小軍頭的好處,都是不能少的。整個環節上,哪個人沒能疏通好,都能給城里制造大大小小的麻煩。這些錢,都得大家自己擠出來。
而且,收了錢之后,埃米爾也不會管這邊的事情。城里各項事務,都得自己組織。因此,耶路撒冷的實際管理者,就是這些今天來歡迎他們的各社區長老和祭司們。和他們見見面,不止是出于面子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