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爪哇商團的初步談判,就持續了兩天。達成了初步協定之后,郭康又派遣手下官吏,去和他們商談具體細節。
他的助手們對此都很興奮。爪哇商人這次來訪,帶來了大量的東方商品,包括珍貴的鐵鍋、絲綢、白糖、茶葉、香料……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船隊規模之大,讓這邊最大的圖爾港,都停不下,得分流去蘇伊士港乃至更南的延布港。當地人對此震撼不已,連碼頭的駝隊頭領和書吏,都在給郭康的報告里說,從來沒見過這么巨大的船隊。
這些商品,在地中海市場,是字面意義上的價值連城,畢竟國王們出售城市,一般也就幾萬到十幾萬金幣的開價。郭康現在手里的資金,大概只夠買一個零頭的。
不過,孫十萬托商團帶了親筆信,說可以給郭康賒賬,而且也不用急著還。按他的說法,生意做到他這個地步之后,再回頭看待“錢”這個東西,就已經可以看得比較透徹了。
金錢說到底,只是一種用來兌換其他東西的中介——按照經驗,要是能保持信譽,把它換成紙都可以。因此,相對于那些單純只是金光閃閃、比較好看的貴金屬坨坨,和賬本上的各種數字,他更關注錢能換來的那些具體的東西。
大秦國開鑿水道的事情,他們一早就知道,還提供了不少支持,就是意識到了其中的重要性。如今,他們最想要的,也是這些東西。不過他做了半輩子生意,知道這種場合,吃相不能太難看,得和本地分銷商相處融洽才行。因此,也就不準備繼續擠壓當地和意大利商人。相反,他希望大家合作起來,爭取一個多贏的局面。
目前他最關注的,就是當地貿易便利性的問題。他希望,大秦官府能趁著這個機會,進一步明確制度,裁撤那些苛捐雜稅,給商業提供更多的支持。另外,還希望能夠允許他們,在埃及和努比亞進行經營,并且保證更多的物資采購份額,尤其是糧食、棉花、甘蔗等大宗農產品。
對此,郭康覺得都可以接受。實際上,他自己也在不斷推動改革——原因無他,主要是之前馬穆魯克的制度,實在是太逆天了。
馬穆魯克當政的時候,稅制和商業管理,可以說完全是一塌糊涂,甚至都不如沒有管理。蘇丹和埃米爾們并不懂如何經營商業,只知道缺錢了就加稅。商人除了海關的關稅,還要交商鋪的稅收、各個貨物的專門稅收,等等。有些稅收干脆直接就叫“保護稅”,用來豁免官方的劫掠行為。
到了戰時,還會有各種臨時稅收,乃至強買強賣的事情。而且,馬穆魯克的管理能力還特別貧弱,導致很多時候光收錢,卻無法提供對應的公共服務。
原本,從地中海到紅海和印度洋,有兩條主要路線。一條是從亞歷山大和達米埃塔等港口,順著尼羅河到達開羅,然后東進抵達西奈半島,從蘇伊士港或者圖爾港進入紅海;另一條是從開羅沿著尼羅河往南,最遠可以直達第一瀑布旁的阿斯旺。一部分商隊會繼續南下,越過邊界,進入努比亞和阿比西尼亞;一部分則會從盧克索旁邊的庫斯港上岸,通過駝隊穿過一段沙漠,抵達紅海西岸的幾座港口。
理論上,第二條線路雖然遠,但是位置卻是更好的。這條商路能把地中海、紅海、埃及和東非都連接起來,因此擁有規模巨大的貨物流通量。東非高原上的物產,乃至整個非洲的朝圣者,也都可以通過這條路徑,進入紅海。雖然這邊的港口質量不如東岸,但勝在歷史悠久,規模龐大,因此也有自己的優勢。
然而,馬穆魯克卻不善經營,導致商路上秩序敗壞。上埃及頻繁遭遇旱災和瘟疫,馬穆魯克完全無力救災,也沒有心思去維持秩序。流民和沿途的貝都因部落,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匪幫,四處劫掠;港口的官吏也貪贓枉法,動輒敲詐勒索。因為頻繁的內亂,馬穆魯克的實際控制區也日漸萎縮,丟失了第一瀑布以南的幾乎所有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