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后,郭康又收到了新的消息。梅爾特姆回來給他報信,說上埃及那邊,已經基本談妥了。
早前,第一階段的交戰結束的時候,謝赫和他的一批鐵桿追隨者,被脫歡等人放回。之后,為了反攻,他又在舊部之外,盡可能收攬了不少人手。其中,有一些是忠于他本人的馬穆魯克和自由人士兵。不過更多的,還是那些對羅馬的政策很不滿意,因此逃亡上埃及的人。
這些人里,有些是比較保守的宗教人士,不能接受被異教徒統治。不過,可能是習慣了這邊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歷史,大部分教士倒是沒有這么積極地行動,而是像對于之前所有征服者一樣,待在自己的教區里,保持一種不冷不熱的態度進行觀望。
大部分投靠他的人,還是出于很現實的目的:有些人是不滿脫歡名為贖買、實為強征的收地行為;有些人是不滿自己的貿易特權或者包稅特權被取消;還有些則是在官府強行穩定市價和幣價的行動中吃了大虧,因此懷恨在心。
這些人的數量,遠遠超過那些因為宗教問題站隊的人。剛剛在城里推行法令的時候,就有人開始逃走。那時脫歡想要派人抓捕,郭康勸他說,后面會有一堆事情需要處理,尤其是面對瘟疫之類的情況,這些人不情不愿留下來,反而很可能會壞事。哪怕不故意搞破壞,有他們在,很多事情也不好推行,所以不如放他們走,甚至鼓勵他們離開。畢竟,這種人出現在對方陣營里,可能才是最好的情況。
有些官員對此很不解,覺得至少得把金銀什么的扣下來。但郭康說,這些東西,又不會消失。現在扣下來,是咱們勒索當地人錢財;等回頭打完再拿,就算是合理繳獲了。于是,在郭康的思路下,脫歡默許了這些行為。
結果,確實有很多人選擇離開,也確實降低了城里的人口數量,減少了管理壓力。不過,跑路的人還是有點太多,甚至超過了郭康的意料:光是開羅,就前前后后離開了小一萬人。導致他自己中間都有點懷疑,這邊都沒正式開始做什么呢,就這么招人煩么?
這些人南下之后,不僅提供了人力,也一反常態地慷慨起來,給謝赫提供了很多財政上的支持。之前謝赫當蘇丹的時候,沒少和這幫地頭蛇斗來斗去,從來沒見過他們這么慷慨過,一時間又恢復了不少信心。在他們的贊助下,謝赫重新組織了政權,還從上埃及到努比亞一帶,雇傭了大量貝都因牧民作為傭兵。一時間,聲勢迅速增長起來。
然而,和郭康預料的差不多,由于大量逃亡者的存在,謝赫的蘇丹政權,反而效率極低。
為了報答這些人的贊助,謝赫開出了大批加碼,給他們封官授爵,許諾之后還要給予更高的報酬。而這些人,甚至連這點時間都不想等。有些人剛在上埃及穩定下來,就開始試圖圈占土地,壟斷貿易,重操舊業。
這些行為,引起了當地勢力的不滿。但他們在財力和人際關系上,都比不過這些開羅老爺們,因此反而處處受到打壓,很快就有了怨氣。謝赫等人嘗試進行調解,希望外來者們公忠體國,至少要收斂一下。但這些口頭措施,效果非常有限。至于更有效的手段,謝赫目前也無能為力了。
由于地頭蛇都不配合,蘇丹政權甚至不能有效地和之前一樣,組織當地“費拉”充當填線炮灰。征調補給的行動,進展也十分遲緩,只能在前線進行零星的前哨戰,一時沒法再拉大軍出來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