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方面,由于之前的習慣,很多地方上的包稅人和官商,都是讓科普特人,以及猶太人、意大利人之類的異教徒和外族來擔任的。因此,謝赫政權里,現在充斥著大批這種跑路南下的人。他們南渡之后,在蘇丹政權里,甚至具有人數優勢。
謝赫政權的一部分堅定支持者,是那些嚴格反對異教徒的教士。但目前這個情況,科普特人的地位,反而提高了。謝赫和他手下的埃米爾們,也對這些大金主言聽計從,給足了面子。這樣一來,教士們就很尷尬:大伙就是為了反對異教徒執政,才投奔你來的。結果你這邊,還是一堆異教徒在執政。那費這么大力氣跑過來,到底是為了什么啊?
不過這個時候,羅馬方面也在抓緊時間進行各種民政工作,同樣沒有精力繼續進攻。局勢穩定之后,郭康宣布,因為急缺人員,因此準備打破之前上千年的習慣,開始招募有能力的本地人,充任基層管理工作。并且保證,如果有政績,還可以繼續進行提升。
這之后,大批當地人都對羅馬政權轉變了態度。鄉間的“費拉”,還有城里的商人、工匠,乃至一些基層教士,都選擇了加入行省政府,謀個職位。
朝廷派來的官吏,數量很有限。郭康為了預備對付瘟疫,又大幅擴充行政編制,不斷培訓人員,以求進行更細致的管理。軍團能提供的人手,都很不夠用。中下層的大部分崗位,幾乎都被這些人填充了。
因此,行省以下,各級衙門里,充滿了埃及本地的天方教信徒。這又引起了傳統的“文官集團”,也就是科普特人和一些天方教外來族群的不滿。
到后來,羅馬這邊的天方教徒和蘇丹政權的科普特教徒,天天隔空對罵。兩邊都在指責對方討好異教徒,迫害教友。不過最后,也沒吵出來什么。
瘟疫的到來,結束了這種混亂的對峙局面。
發現郭康這邊在進行防備之后,謝赫等人也感覺到了不對勁。開羅人口眾多,這些大規模的人員搬遷和衛生清理工作,不可能瞞得過其他人。臨戰的時候,還花心思搞這么大動靜,明顯就不對勁。
再加上,春夏時節,本來就是黑死病多發的時候。因此,雖然不相信他們能戰勝瘟疫,謝赫也多了個心眼,開始試圖模仿羅馬方面的各種政策,尤其是其中那些比較簡單,而且看起來應該有利于對付瘟疫的部分。
然而,蘇丹政權在這方面先天不足。當年控制開羅的時候,他們都沒法管住囤積居奇的商販和上下欺瞞的包稅人,現在這個情況,就更加不可能貫徹下去了。
謝赫試圖把人員進行分流,將幾座港口和城市里的閑雜人等搬遷出去。但命令下達之后,他手下的官員很快開始借此牟利。那些和包稅人關系好,樂意花錢投獻的人,就能留下來;而其他人,則會被故意遷走,丟到城外荒野去做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