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根開心得緊,他知道朱老先生,縣里很多人在說。
那天在江府門口,二連問,問得欽差大人啞口無言的朱老先生厲害著呢
陳冬也高興,他從前幫謝星珩備過束脩,這回熟門熟路,割多少肉,帶多少禮,心里門清。
謝星珩沒幫忙,給大哥大嫂完整的體驗。
他們的兒子能讀書,在農家是大喜事。
再回鏢局,跟老婆還有岳父一塊兒吃晚飯,他又說了一回,樂呵呵的。
宋明暉含笑點頭“是好事,朱老先生在縣內素有德名,孩子給他教養錯不了。我也給他一份入學禮。”
孩子小小的,入學禮不鋪張。
啟蒙書籍,筆墨紙硯,這就夠了。
江知與說再添個小書袋,再做身小書生袍服,戴上小方巾,往后就是小小書生郎了。
謝星珩知道現代的孩子會很排斥上學,古代的孩子不清楚。
夜里睡覺,跟江知與聊了會兒小時候上學的事。
江知與說的是他讀書習字的情況,謝星珩講的則是現代學習的情況。
江知與讀書,請的女先生。
“正經學堂不讓女孩跟小哥兒進去入學,有些人家是請夫子在家教。也有地方有私塾,專收女孩跟小哥兒。不過教官多是女先生,偶有幾個夫子,沒有小哥兒、小夫郎當先生的。我聽父親說,在比較偏遠貧寒的地區,當地沒什么官員愿意去,一年到頭出不了幾個人才,那里還有女官的。是當地百姓選出來的有才干的人。”
也沒夫郎、小哥兒。
躲在帳子里,跟夫君夜話,江知與膽子大,敢說些大逆不道的話。
聽說是因為小哥兒遮了孕痣,就跟男人沒有差別。若能當教官、選官,會給統治帶來很多不確定性。”
謝星珩“”
他之前居然沒有想到這個。
但有女官的先例,說明大啟朝并非特別迂腐。
或者說,朝代發展二百余年,也開始禮樂崩壞了
這是重要信息。
謝星珩對當前局勢,當朝的政治情況了解太少,急需大量補充。
他問小魚“鏢局有幾個據點分別在哪些城市”
江知與順口就能答“共有八個。豐州一個,昌河府府城一個,京都一個,其他的分布散,兩個在沿路的縣城,余下二個是在南地府城。
“南地的鏢局屬于分舵,有四海鏢局的名頭,只有合作押鏢才分紅,是我父親的兄弟開的,我叫他們叔伯,平時就各自盈利。不過八家鏢局一體,過境的鏢,都會幫襯。只有四海鏢局的名氣大,押鏢穩當,鏢師的安全和收入才有保障。這方面很有默契,多年以來從未出問題。”
謝星珩心道難怪。
江家這個家族,都是江承海供出來的,縣里的鋪面,生意再好,受限于人流量、經濟發展情況,市場很輕易就飽和,掙不下家業。
鏢局同理,只在豐州有,生意再多也就本地、沿路接。多幾家就不同了。
還能黑吃黑。
他估計江承海的家底,有多半是黑吃黑養肥的。
近些年該有收斂,所以家有大官罩著的情況下,一次賑災,就讓家里捉襟見肘。
他記得賬本上的名目,賑災時,手里銀子就二萬多兩。
這跟他想象的富商家底差不多。
但別忘了,這二萬多兩,是要給江老二籌備秋冬節禮的,其中還有一部分要上下打點,再有江承海的私人關系。比如霍首輔家的二公子。
這番計較下來,手頭可活動資金約莫萬兩上下。
太少了。
謝星珩也覺得能開分舵的鏢局,單獨用來押鏢、倒賣,太可惜了。
當個情報站多好啊。
古代信息不流通,各地情況能傳遞,也就朝廷做得到。
當天子的還可能被下面的人欺瞞,他們這做生意的,以交流為名,說些實事,沒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