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討論,大家伙兒都同意了。再說分紅細節,叫了賬房先生來算合理與否,就各自出門看作坊。
這頭事定,他們終于得了空,給豐州寫回信。
先是對江承海的感謝,說了很多。又說兄弟們的現狀與決定,暫無盈利,只能說對未來的期盼。
然后是江承海交代的事務。
先是南地各聯絡點收集的情報,再有他們補上的剿鹽幫時發生的各類事情,最后是新增的江老三一伙人的行蹤。
江老三一伙人,日夜兼程的趕路,走的水路,途徑上陵府。只做了食物補充。
或是有意避開宋明暉的娘家,他們不知道南地的聯絡點,不止在上陵府,還有鏢局走鏢路上的標記點。
江致微半途請郎中演一場戲,結果他親娘真的得了癔癥、患了瘋病的消息,一并記錄。
再有兩老已故,讓江承海節哀。最終寫上他們一伙人,在津口落腳。
開春里,還有一人給豐州寄信。
隸屬于上陵府的禹南縣,是災地重建。李燕白在這里安家,做客棧老板。
她在這里,跟江知與委托舅爺家送來的冬桃作伴。
冬桃是江知與從江老三府上贖出來的丫頭,有了新生活,干活勤快又麻利。
她在老太太的刻薄日子里過了十年,李燕白的小姐脾氣經過磨礪,對她來說是小意思。兩人相處時日久了,以姐妹相稱。
李燕白給豐州寄信,按照最初定下的情報收集目標,先寫了禹南縣重建過程里的種種政策與變化。
買家先給錢定絲綢,縣里延遲交貨,價錢比市價低。
這讓禹南縣得到了一筆遠超賑災額的錢款,專錢專用,用在絲綢上。作坊開起來,工人請過來,災區百姓一批批有了活干,慢慢攢起了銀子,日子有了盼頭。
最初的工錢比較低,大家都能忍受。
沒在作坊做事的百姓,都組隊去種植桑苗,為來年的絲綢做準。
京城的動亂沒有影響到這里,甚至于府城的剿鹽幫事件,也沒有影響到這里。
絲綢是大事。它能直接當銀子實用,是市面承認的硬通貨。
禹南一縣遭災,絲綢產量所受影響以十萬計。沒人敢來找這一處的不痛快。
不過有人借機謀利,不影響下面的重建與生產,但口頭上爭取。
李燕白的客棧開得好,位置連接鄉村與縣城,正好是收絲的必經之路。對這塊肥肉有興趣的人,都要從她門前過。
有人落腳,她就能順道聽一耳朵。
來的勢力亂糟糟的,還沒穩定呢,就想抱金雞,吃金蛋。
新皇繼位了,禹南縣這只“金雞”,還得養兩年,等桑樹長成,才是真的大富大貴。
所以最近也有許多人,尤其是上陵府剿鹽幫的動靜太大,府城很多商人外逃,他們看準了禹南縣的前程,來這里落戶。
禹南縣的地價、商鋪、房價都猛猛漲。
李燕白信件只寫到這里,沒有說她另添置了產業,現在是個小富婆了。
冬桃才來不久,是店里伙計,只拿工錢。
她聽李燕白的話,也是想要以后有歸處,那點月錢,攢起來買了五畝良田,還是種了桑苗的良田。往后老有所依了。
新一年,李燕白要擴大經營。
又單起了一封信,問徐誠要不要加錢投資。
以后來禹南縣的商人只會更多,客棧占了好地盤,可以趁機大力發展。
這信件,送去指定聯絡點,層層轉交,混入各聯絡點的“紙片”里,因厚度略顯顯眼。
鏢局的人沒動。押鏢多年,看什么寶貝都有定力了。
此次送信,是鏢頭親去。
他要見見江承海。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