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孟子遞給謝星珩。
“我幼年啟蒙時,因姓孟,對孟子一書,總有多的關注。后來研學多年,別的書看再多,還是孟子得我心。不同裝幀版本的書籍,我收藏了很多。這是我送給你的第二本。”
謝星珩鄭重收下。
孟子有名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民貴君輕的思想,也是孟子仁政學說的核心。
孟培德開門見山的提出來,也有“道不同,不相為謀”之意。
但謝星珩與他想法一樣。
他把書本放好,也不客氣,先把他的“拜師貼”遞過去,等孟培德收下了,他才逐一取出他帶來的幾樣禮品。
謝星珩撿取糕點,空出一個小碟子,給孟培德放了些各樣果干。
“孟先生,這是果干,是在津口縣,取用當季的水果,經過三蒸三曬完成的產品。制作果干的流程簡單,費些人力和柴火,但水果的保質期能延長半個月以上,加以冰藏,可以保質一個月以上。而果干更利于運輸,不怕顛簸。這個工序,能讓當地百姓的收益增加三成以上。”
余下七成,一半是人力足夠,鍋也不夠,總有浪費、損耗。
一半則是目前市場沒有打開,果商們進貨少,而謝星珩也給不出好價錢。
所掙銀錢,都是加班加點,一個果子一個果子做出來的。
孟培德抬眸看他一眼,拿起一個果干吃,淡淡點評道“比蜜餞的甜度差些。”
他開始看拜師貼了,謝星珩不再說,輕手輕腳起身,叫人拿一壺不加茶葉的白水來,再多幾個杯盞。
孟培德看帖子時,謝星珩就給他沖制了多樣口味的飲品。
孟培德抽空回了他一句“你別忙了,我早看過你給你同年們寫的信了。”
謝星珩
他記得他寫了糖制品滯銷,求哥哥們幫幫小弟的信。
沒人跟他說,這信還能轉送到孟培德這里啊。
他想問,又不敢問,坐這里熬時間。
孟培德翻開謝星珩的拜師貼,就有驚嘆之感。
他從學生時代
開始,就很少見到筆鋒樸實鋒利的文章。
謝星珩的文采,講實在話,還算不錯,中上游。但在見慣了才華橫溢的進士們,也收過狀元學生的孟培德面前,就不夠看了。
孟培德最是欣賞謝星珩的才干。
這個才干,在真正推行之前,都是空談。
如果鄉試的策問是“對答”,眼前的拜師貼,就是真真正正的答卷。
他記得那時的題目,也記得謝星珩寫了哪些東西。
謝星珩也做到了因地制宜,先富帶動后富。以家鄉豐州縣為試點,利用現有條件,將農與商結合,帶動百姓們,在現有的主業基礎上,開展副業,給家里做貼補。
他還開辟了一條全新的職業,培養出數十個獸醫人才。
另外,他開展的掃盲班、商務培訓班,也是孟培德非常贊許的。
商務培訓班,是基于“農商”的基礎。
如果這里的人才,也能跟獸醫們一樣,輸送到別的地區,那么其他地方的農產品是否也能打開銷路
孟培德放下帖子,跟謝星珩口頭探討這個問題。
謝星珩早有過思考,他說要根據農產品的種類來。
“像糧食、油料這種剛需產品,是不缺銷路的。我們如果著力于此,就會抬高谷價。谷賤傷農,谷貴傷民,這之間需要一個平衡。所以各地的支柱產業,在因地制宜之外,也需要保證耕地面積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