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卿,抬起頭來。“
張謙依言抬頭,只見皇帝已換下朝服,著一身素色龍紋常服,卻依然不怒自威。
“知道朕為何選你嗎?“
“臣...臣愚鈍。“
朱元璋突然笑了:“因為你敢說話。三年前暹羅使節辱我大明,滿朝文武只有你當場反擊。這次出使倭國,朕要的就是這份膽識。“
張謙心頭一震,伏地叩首:“臣定不負陛下所托!“
“記住,“朱元璋的聲音突然變得冰冷,“朕給你三個月時間。若倭國不肯給個交代...“他遞過一份密旨,“就打開這個。“
張謙雙手接過,只覺得那薄薄的信封重若千鈞。
三個月后,福州港千帆競發。
李長親自為張謙送行。使團包括文武官員三十人、通譯二十人、護衛三百,乘坐五艘寶船。臨行前,李長將張謙拉到一旁:“張大人,鄭提督的水師已秘密集結在舟山。若見紅色焰火,便是動手的信號。“
張謙握緊袖中的密旨,鄭重地點了點頭。
海上的日子漫長而枯燥。當倭國的海岸線終于出現在視野中時,張謙卻感到一陣不安——港口處竟密密麻麻停泊著數十艘戰船,船上旗幟分明是幾個大名的家紋。
“大人,情況不對。“副使王浚低聲道,“倭人似有防備。“
張謙強自鎮定:“按計劃入港。記住,我們是大明使節,代表的是天朝威嚴。“
然而事情比想象的更糟。剛下船,他們就被全副武裝的武士團團圍住。一名身著華麗鎧甲的將領傲慢地宣布:“將軍有令,明使需卸下武器,徒步前往京都!“
張謙勃然變色:“大膽!我乃大明皇帝欽差,爾等安敢如此無禮!“
那將領冷笑一聲,突然拔刀出鞘,寒光一閃,劈斷了使團的大明旗幟:“這就是我們的回答!“
當夜,被軟禁在驛館的張謙終于打開了密旨。燭光下,只有朱筆御書的三個字:“殺無赦“。
他取出貼身藏匿的信號焰火,在院中點燃。一道紅光沖天而起,在夜空中炸開一朵絢麗的火花。
百里外的海面上,站在旗艦樓船上的鄭和看到信號,眼中精光暴射:“傳令!全軍出擊!“
五百艘戰船同時升起風帆,如同一條巨龍撲向倭國海岸。最前方的二十艘火龍船率先開火,神機炮噴吐火舌,將倭國防線撕開一道缺口。
黎明時分,明軍先鋒已在灘頭建立陣地。鄭和身著山文甲,手持令旗,指揮部隊穩步推進。倭國武士雖然勇猛,但在明軍嚴密的火器陣列前,沖鋒變成了自殺。
“報——左翼擊潰敵軍!“
“報——右翼已占領高地!“
捷報頻傳,鄭和卻不敢大意。他知道倭人最擅長夜襲和伏擊。果然,當日暮降臨,無數黑影從山林中殺出,為首的正是白日那個斬斷使旗的倭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