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林澈懇切道,“今日不造船,明日必造墳。倭寇之患,非一時之痛,而是百年之憂啊!“
朱元璋渾身一震,這句話如醍醐灌頂。他回想起奏折中描述的慘狀——倭寇襲村,男子被殺,婦女被擄,孩童哭喊著尋找父母...一幅幅畫面在他腦海中閃現。
“林先生所言極是。“朱元璋聲音低沉,“朕年少時曾親見元朝腐敗,民不聊生。如今朕為天子,絕不容許百姓再遭涂炭!“
他走到御案前,提筆蘸墨,在黃絹上寫下數道旨意,然后蓋上玉璽。
“即日起,擢升林澈為兵部職方司主事,專司海防事務。命工部即日著手太倉水師衙門建設,戶部撥付專款。另派使節出使朝鮮、琉球,締結海防盟約。“
林澈跪地叩首:“臣定當肝腦涂地,不負陛下所托!“
朱元璋扶起林澈:“朕知你非池中之物。從今往后,你可直入大內奏事,不必通傳。“
劉伯溫在一旁微笑頷首。窗外,東方已現魚肚白,新的一天即將開始。
三日后早朝,當朱元璋宣布加強海防的決策時,朝堂上一片嘩然。戶部尚書首先出列反對:“陛下,如今北元殘余未清,國庫吃緊,再興水師,恐難支撐啊!“
朱元璋冷冷道:“張愛卿,朕問你,去年浙江一省因倭寇損失多少?“
戶部尚書一愣:“這...約合白銀三十萬兩。“
“前年呢?“
“約二十五萬兩。“
朱元璋拍案而起:“十年累計,已逾三百萬兩!若用此銀造船練兵,何至于今日被動挨打?“
朝堂鴉雀無聲。朱元璋環視群臣:“朕意已決。今日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倭患之事,關乎社稷安危,不容懈怠!“
退朝后,朱元璋在武英殿單獨召見林澈。殿內懸掛著一幅巨大的海疆圖,上面已標注了新的衛所位置和水師布防。
“林愛卿,朕今日在朝堂上,算是把半輩子積攢的威嚴都用上了。“朱元璋難得地開了個玩笑。
林澈微笑:“陛下圣明。臣已擬好水師建設細則,請陛下過目。“
朱元璋接過奏本,細細閱讀。奏本中詳細列出了戰船規格、水軍訓練、海防戰術等內容,甚至還有針對倭寇特有武器的應對之法。
“這種倭刀,真有如此鋒利?“朱元璋指著一段描述問道。
林澈點頭:“倭刀鍛造精良,可斷尋常刀劍。臣建議我軍配備長槍、盾牌和火銃,以克制倭寇近戰優勢。“
正說話間,太監來報:“陛下,寧波衛急報,倭寇大舉進犯舟山!“
朱元璋拍案而起:“傳令湯和,即刻率軍馳援!“
林澈卻道:“陛下且慢。臣懷疑此乃調虎離山之計。倭寇慣用聲東擊西之法,應加強寧波、臺州一線防御,而非貿然出兵。“
朱元璋沉思片刻,采納了林澈的建議。
果然,三日后戰報傳來,倭寇主力出現在臺州沿海,因守軍戒備森嚴,未能得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