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立刻命人取來戶部檔案。對照之下,果然發現多處不符。最明顯的是青陽縣,檔案記載“土質貧瘠,多砂石“,而林澈帶回的土樣卻是肥沃的黑土。
殿中一片死寂。朱元璋感到一陣眩暈,扶著龍案才站穩。他想起自己當年流浪時見過的貪官污吏,想起建立大明時立誓要鏟除這些蛀蟲...如今開國不過數年,腐敗竟已如此嚴重?
“陛下,“林澈的聲音將他拉回現實,“津南土地荒廢是表象,根源在吏治。若不整頓官員,再多的錢糧投入,也不過是肥了那些蛀蟲的私囊。“
劉伯溫此時也已看完竹簡,面色凝重:“國師所言極是。但陛下親臨,正可徹查此事...“
“不,“林澈搖頭,“陛下若大張旗鼓前往,地方官員必會臨時做戲掩蓋。屆時陛下看到的,只會是他們精心布置的假象。“
朱元璋陷入沉思。他想起去年巡視江淮時,沿途州縣無不張燈結彩,百姓衣著光鮮。當時還道是治理有方,如今想來,恐怕也是早有準備。
“那依國師之見,該當如何?“朱元璋的語氣已緩和許多。
林澈目光炯炯:“臣有三策。其一,改派密使暗訪,搜集證據;其二,改革官員考成法,將民生實績作為首要標準;其三...“他頓了頓,“重新丈量全國土地,繪制魚鱗圖冊,杜絕謊報瞞報。“
“重新丈量土地?“楊靖驚呼,“這可是浩大工程啊!“
“正因其浩大,才需及早開始。“林澈堅定地說,“土地乃國之根本。若連有多少田地都不清楚,談何治理?“
朱元璋在殿中來回踱步,靴子踩在金磚上發出沉悶的聲響。眾臣屏息等待,都知道皇帝正在做重大決斷。
終于,朱元璋停下腳步:“國師所言,朕細細思之,確有道理。“他轉向劉伯溫,“劉愛卿,你以為如何?“
劉伯溫深深看了林澈一眼,拱手道:“國師三策,老臣以為可行。尤其丈量土地一事,雖費時費力,卻是長治久安之基。“
“好!“朱元璋一拍龍案,“就依國師之策。不過...“他眼中閃過一絲銳利,“密使一事,朕要親自挑選人選。“
林澈微笑:“陛下圣明。“
退朝后,朱元璋獨留林澈在奉天殿后閣議事。夕陽透過雕花窗欞,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國師今日在朝堂上,可是讓朕好生難堪啊。“朱元璋半開玩笑地說,親手為林澈斟了杯茶。
林澈接過茶盞,坦然道:“臣若有冒犯之處,還請陛下恕罪。只是津南之事關乎社稷根本,臣不得不直言。“
朱元璋嘆了口氣:“朕非但不怪你,反而要謝你。若非國師點醒,朕險些被那些蠹蟲蒙蔽。“他眉頭緊鎖,“只是朕不明白,大明開國不久,朕對貪腐懲治極嚴,為何還有人敢如此膽大妄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