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艘戰艦,
逐個靠岸裝載大石頭。
把船艙盡可能壓下,增加自身重量。
之后,船逆流航行至贛江江心。
甲板上的水手長一聲大喝:“下錨。”
7名水手奮力推動絞盤,控制著2000多斤的鐵錨不那么快的沉入江底。
感覺到鐵錨接觸江底后,又多放了一些。
“控制速度,緩退。”
在指揮下,戰艦以緩慢的速度向下游(北)移動。
移動幾十丈后突然不動了,鐵錨明顯繃住了。很顯然錨爪已經受力,抓住了江底。
水手長觀察了一下岸邊的參照物,然后大吼:
“掛全帆,借風。”
這是為了測試,船在水流和風向全部施加向北力量的情況下,能否穩如泰山。
幸甚,
整艘船紋絲不動!
……
其余2艘也有樣學樣,完成了拋錨固定的戰術動作。
望著戰艦打出的旗語。
岸上的譚沐光松了一口氣。
王三松激動的大呼:
“老天保佑,陛下乃真龍天子。胡人無百年國運,我漢人的大好江山又要重歸漢人了。”
于是,順理成章的引起了士兵們的山呼萬歲。
南昌城西城墻,李郁放下了千里鏡,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氣。
接下來,
就是搭建浮橋了。
所有人緊張的注視著進展。
戰艦泊位的上游50丈,一艘艘小船陸續離岸,開始按照事先約定的順序作業。
配備4槳手的小船先是借助水流,斜向抵達戰艦身邊,然后和艦上水手合作固定纜繩。
每艘戰艦掛尾固定住1艘小船作為浮橋的關鍵支撐點。
……
緊接著,
更多的小船和這3艘小船對接。
首尾各一道,用麻繩固定住。
水流的沖擊力超乎想象,拇指粗的麻繩被拉的緊繃,令人擔憂。
于是又緊急增加了1道麻繩。最后,2個軍團輜重營所攜帶的繩纜全部耗盡。
望著那在水浪中顛簸的船只,王三松捏了把汗。
不知不覺之間,
他的腳已經浸入水中。
原本是站在岸邊,水位逐漸上漲,居然淹過了自己的腳背。
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
“爺爺,還來的及嗎?”
“若有天佑,必然無懼天災。”
王三松硬著頭皮把李郁和真龍天子捆綁起來。
一旁的黃肆聽見了,詫異的望了這老家伙一眼,又瞅了他孫子一眼。
然后,默默后退了1丈。
腳下好好的軍靴,一雙價值2兩,沒必要泡了水。
……
贛江西岸。
有第2軍團不到半個營的火槍兵駐扎。
而駐扎在生米渡的綠營游擊將軍王連,得知了本鎮主力被困三江口鎮的消息后,大驚失色。
信使劃著小船帶來了總兵周西發的手令:
收集船只,救援主力!
王連連忙派出幾百號人手沿著贛江往上搜索,但收獲頗少。
他騎快馬跑到最近的豐城縣求援。
知縣卻換了面孔,冷臉拋下一句:
“你們貴州綠營救援無力,還有臉要船要銀子?”
“10兩的首級銀,本省可是拿出了十成的誠意!除此之外,一概和本省無關。”
王連語塞,
望著知縣離去的背影,還隱約聽到了一句,“討飯,還嫌碗不干凈!”
氣的他想拔刀血洗縣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