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時間很緊,把你們主子家的藏銀地點指出來,可賞10兩,還可立刻走人。”
……
有了前車之鑒,
高員外就懂事多了,立馬選擇了全家遷移的方案。
金銀細軟可以帶走,不動產只能帶走地契田契。
用軍法官的話講:
“將來以吳代清,這些良田不還是你的?良田又沒長腳,跑不了的。”
高員外心中肉痛,然而臉色恭敬。
一名士兵拔出短刀,將他的辮子割斷,從此,斷絕了他的妄念。
本村的保長到處敲鑼:
“鄉親們,趕緊給王師準備飯菜,有,有有銀子拿。”
吳軍做事風格一貫簡單粗暴,
直接踹開百姓的屋門,看誰家的豬長得不錯,就丟下一大錠(袁士紳的)銀子,再拋下一句話:
“半個時辰之內,送80斤熟肉過來。”
看誰家的雞長得精神,扔下些散碎銀子:
“2刻鐘之內,送10只烤雞過來。”
……
軍法官更靈活,
他盯上了村子里十幾頭大牲口,主要是騾子和驢子。
直接扔下一筆稍高于市場價的銀子:
“牽走。”
在下一個集鎮又遭遇了意外之喜。
揚州城有個士紳為了躲避兵災,攜全家躲到了這里。
老規矩,2選1。
天兵很忙,沒空循循善誘。
軍法官把那一套說辭倒背如流。
早在會戰開始之前,
吳國高層就擬定好了戰后的法則,爭取拿大孔漁網把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江蘇士紳,全部甄別一遍。
殺光男丁是李郁的授意。
與其把仇恨留給下一代,不如在當代就消弭掉。
沒有人自然就沒有仇恨了。
女眷另當別論,
女人天生是浮萍,命運只能隨波逐流,嫁到哪家是哪家人,嫁到哪國是哪國人。
改換門庭后仇恨也會隨即消失,不足為慮~
……
處理完畢,
軍隊繼續前進,一刻不停。
隊伍里的騾驢比例逐漸增大,步兵都成了鄉村版龍騎兵~
士兵減輕了行軍疲憊,再啃啃烤雞,燒豬肉,生活還是蠻有奔頭的。
反正吃的不是自己的餉銀,沒人心疼。
上面發下來的便攜干糧又干又硬又咸,狗都不吃。
淮河以南,
清軍根本沒有一支成建制,敢出城的野戰軍隊。
最大一股的兵力龜縮在淮安城中。
福長安拼命收攏殘兵,誓死要守住淮安這個重鎮。
驅使百姓在城外晝夜不停的挖掘戰壕,趕制拒馬。還把大運河給堵了~
若不是今年干旱,夏季少雨。
他這會肯定派人把高郵湖掘開了,水淹里下河地區,以水拒兵。
【里下河地區是江蘇最中間的一塊區域。大概是幾百年后的揚州北部、泰州、南通北部、鹽城東臺。這塊區域海拔僅有1米,相當于江蘇的鍋底位置,放水必淹,全靠四周的堤壩護著。】
……
在接到林淮生報捷后,李郁迅速做出了反應。
首先是動員民間船只去揚州協助搬遷那些識時務的士紳家眷以及財產。
不白干,船夫的工錢按照市場價翻番。
吳國不是冤大頭,不可能付這個錢。
既然那些士紳“自愿舉家南遷”,那必定也可以“自愿出錢雇船”。
整個淮揚亂成了一鍋粥。
官道上,
時常看到1名吳軍士兵押送著幾十口士紳家眷去揚州府,途中鮮有敢反抗逃跑者。
朱元璋搞“洪武趕散、大戶北遷”,到了李郁這,反過來搞“大戶南遷”。
歷史就是這么的幽默!
……
根據后來的調查,
大戶南遷期間只發生了3起反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