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投吳,7成攜印南逃。
逃跑的人都覺得戰局糜爛至斯,守城明顯是強人所難。
大家都失城,就等于大家都沒失城。
法不責眾嘛。
然而,
不按套路出牌的馬忠義,下令拘捕了數十名7品及以下官員。
以“失城罪”將他們全部斬首,并沒收罪官們逃難時所攜帶的金銀細軟、如花美眷。
然后,
大筆一揮,呈報朝廷。
他琢磨著乾隆不但不會生氣,還會贊揚自己殺這幫蟲豸殺的好。
寫完折子的最后一個字,
馬忠義小心翼翼吹干墨跡,折疊封口,自言自語道:
“殺敵未必在戰場。”
……
對抗和搏斗不斷發生。
贛南地區烽煙四起。
在吳軍抵達之前,本地起義軍再次死灰復燃,他們悲壯的和南贛鎮綠營兵殺的血腥無比,勝利少,失敗多。
興國縣的起義軍甚至一度占據了縣城。
贛南百姓的憤怒已經壓抑到了極點,舉起鋤頭鐮刀和下鄉征糧牽豬的游手廝殺。
之后,
又和聞訊趕來的綠營兵廝殺。
雖然綠營兵戰斗力堪憂,可依舊不是農夫們可以對抗的。
每到一處,
都殺的人頭滾滾。
火器弓弩先放一輪,然后長矛刺殺。
……
終于,
馬忠義意識到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咬牙下達了撤退暨破壞令。
兵丁們有組織的縱火焚城。
贛州府城、南安府城被付之一炬,火勢借風勢,幾乎將半個城燒成了平地。
3天后,
吳軍主力趕到,望著殘缺的贛州城目瞪口呆。
烏泱泱的無家可歸的饑民們站在城外,眼神絕望而悲涼。
苗有林氣的破口大罵:
“狗曰的馬忠義,落到老子手里活剮了他。”
“派斥候進山追蹤,不要放跑了一個清軍。”
總之,
贛南地區的民心急劇倒向了吳國。
論缺德,清廷向來遙遙領先,李郁咬牙都夠不著清廷的下限。
……
5名文官學校的畢業生懷著復雜心情進駐贛州。
尋了1處無主房屋,掛出牌子。
白底子、紅漆字:
大吳江西省贛州府衙。
越是困難,越是能看出各人的本事。
次日,
新任文官們腰懸手槍佩劍,帶著幾名隨從下鄉了。
在文官學校讀書時,
他們經常被告知:
聽到的情況可能是假的,寫下來的數據可能是假的,親眼看到的或許是真的。
多用眼睛,多用腦袋。
少說,多聽。
非常之時,可行非常之舉。
當前,
擺在文官面前最棘手的任務是恢復秩序。
清軍把贛南霍霍的很嚴重,搶糧、燒房、填水井,招招狠辣。
……
而苗有林目前面臨2選1的抉擇:
進山剿殺清軍?
還是一口氣打穿粵贛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