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難得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人,本身是沒有差異的。
但人需要適應所生存的環境,故其行為、思想逐漸發生變化。
這個變化過程以百年為單位。
最終,
變化會刻入基因,深刻影響絕大部分后人。
從而可以佐證一個論點:
地理決定經濟,經濟決定文化,文化又間接反映在各個方面~
不是徐州人彪悍,而是生在“四戰之地”必須彪悍。
不是福建佬愛移民,而是生在“九分山一分田的沿海省份”只能出海。
不是西、葡人天生熱愛航海,而是生活在“地無三尺平的伊比利亞半島”只能將目光投向海洋。
同理,
可以解釋很多區域的性格特征,文化特征。
無論歷史怎么發展,
或許地理才是根本。
……
精于剖析的李郁何其精明,一眼就看破了威廉所求。
沒過幾日,
海貿署長找上門,表示吳國希望和倫敦那邊直!接!做點小生意。
一兩船奢侈品~
威廉可搭乘吳國商船,一起回本土,作為報酬,他將獲得此趟貿易百分之二的利潤。
其余利潤,
將用于招募人才,
國籍不限,年齡不限,性別不限,涵蓋數學、物理、化學、天文、軍事、文學、哲學~
……
商船將懸掛吳國皇家旗幟~
遠航水手一半來自吳國水師,一半雇傭東印度公司的水手。
總之,
利用當前的友好局面,盡快的將觸手伸到歐洲。
這是李郁對外戰略之文化戰略的預熱——擴大影響力。
一船皇家冠名的奢侈品,足夠轟動整個歐洲上流社會。
然后借助這趟東風,將所得利潤全部用于宣傳吳國以及招募人才,掀起再一次東方淘金熱。
不要小看了文化影響。
浸潤得當,堪比一支無敵艦隊!
不過,前提是軍事實力足夠強硬。
……
從松江回蘇州,御駕走的是陸路。
李郁想順便巡視一下道路情況和水利進展。
如今,
水泥路基本覆蓋了杭州——湖州——松江——蘇州——江寧之間的官道。
反響很好~
長興水泥廠、英德水泥廠,這兩處直屬工廠的產量供不應求!
如今,
李郁寄希望于蒸汽機能夠提高產能!
光靠堆人工,已經到達產能瓶頸了。
水泥是典型的原料密集產業,選址考究。
長興和英德兩地除了原料之外,還具備一個共同點:水運發達!
即使再過500年,
水運依舊是重工業的生命線。
不毗鄰航線的重工業注定成本奇高,虧損連連。
……
一名勞工署的官員,小心翼翼的前來匯報:
“陛下~”
“王署長身染重疾,恐病氣有礙圣體,故而讓在下前來代為匯報。”
李郁一愣,
追問道:
“是何疾?多久了?”
“傷寒合并瘧疾。有3個月了,大夫請了不少,藥吃了不少,時好時壞,這幾天降溫突然就惡化了~”
“人呢?”
“還在挖河現場的臨時辦公署。”
……
“混賬!”李郁大罵一聲,“備馬,你,前頭引路。”
代為奏報的室長被嚇了一跳,連忙坐上侍衛駕駛的馬車,前頭引路。
他也不知道陛下那句“混賬”是罵誰?
署長?
還是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