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營時,
疲憊不堪的隨軍反復查看手里的牛皮地圖。
搖頭哀嘆:
“這樣下去不行的,我們永遠也咬不住阿桂的尾巴。”
上尉白健仁也毫無形象的躺著,嘴里咀嚼肉條。
隨口問道:
“那你有其他辦法嗎?”
“繞道。繞道順寧府兜到清軍左側或者前頭阻擊。”
白健仁詫異,盯著參謀:
“你怎么知道清軍的路線?”
“阿桂只有2個選擇,他要么入川,要么入緬。”參謀思維清晰,“入川,得走茶馬古道,險峻狹窄,必須丟棄大部分輜重。而且根據情報,他和四川巡撫孫士毅素來不和。所以,他肯定會走永歷帝舊路。”
……
參謀的繞路計劃理論可行,實際很難。
需要執行之軍隊士兵足夠精銳、堅決、且人人有雙翻山越嶺的鐵腳板。
白健仁和一眾兄弟商議后覺得可以試試,富貴險中求。
次日,
他們從后續友軍手里得到了足夠的后勤物資。
正要開拔時,
快馬傳來了最新軍令。
“陛下有令,若阿桂要離境,我軍即網開一面,尾隨驅逐確保其出境,且不再返回云南即可。”
“第7軍團暫駐云南,修筑邊境工事,密切關注第5次清緬戰爭,不得插手。”
軍官錯愕,參謀詫異。
不解歸不解,陛下旨意必須執行。
于是,
第7軍團立刻放慢了追擊速度。同時分兵取云南各州縣,肅清殘余。
……
云南無滿城,極少數八旗官佐也跟隨阿桂走了,所以壓根就沒有“大清忠良”。
吳軍兵鋒一至,立馬開城跪迎。
仗打到這份上,傻子都看清楚了——大清完了。
除了那些世襲土司~
雖然吳廷開出了明確招安價碼,且有湘西血腥前例,但愿意離開部落舉家去松江府過富家翁日子的土司依舊不到半數。
意料之外,情理當中。
6日后,
大批文官進駐廣西、云南、湘西、黔東。
東山文官學校畢業生全部售罄,就連學校附近溜達的幾條流浪狗也跟著熟悉的學生踏上旅程,蹲在縣衙門口,從此高犬一等,吃喝不愁。
……
最新規定:
地方州縣設正式文官5名,武官1名,文吏5名。
任期4年,到期后必須流轉。
然而,
數目遠遠不夠。
新的文官種子還沒長成。
坑多,蘿卜少。
在這種情況下,李郁從陸軍的立功將士名單中挑選準尉以下200多人,外放補缺。
這些人處理地方事務的能力有缺,但忠心足夠。
授官時,盡量安置到邊疆州縣。
同時抽調一部分文吏作為其幕府師爺,輔佐處理雜務。
……
李郁曾和重臣們講過:
未來的帝國,只要江、浙、粵三省可以順利推廣工業革命,贛、鄂、湘、豫四省小農經濟健康安穩,朝廷就可以從容應對任何問題。
其余省份只要不造反。
哪怕年年拖欠錢糧,都不會造成實質影響。
朝廷完全可以接受這些地區長期維持合理范圍內的“皇糧拖欠現象”,并不打算催繳。
遑論邊疆州縣了~
赴任之主官無需才具出眾,只需確保治下秩序安穩即可。
……
如此論點,基于2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