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陛~~下~”
這里有人間最極致的風景,不遜色于天堂。
……
每日徜徉于宮闈春風、槍林彈雨、酒池肉林之間,李郁猛然理解了乾隆為啥老是下江南。
山珍海味吃多了,膩了。
就想吃點頂花帶刺的野菜瓜果,體驗點俗不可耐的鄉野文化。
空虛之后就是痛苦,在這段痛苦的歲月里,李郁的藝術造詣突飛猛進,文學水準一日千里。
正如一位不知名作家說過:
人,在痛苦失意的時候容易綻放出藝術的火花。
例子很多,比如曹雪芹、吳敬梓、貝多芬、叔本華、畢加索等等~
……
好在,1781年的春天到了!
各地硝煙散盡,農夫們忙著春耕。
然而,偌大的帝國,有6成地方文官的位置依舊空缺。
雖然臣子們再三勸諫陛下放寬人才限制,挑選忠誠之人下放填缺,省得地方真空,鬧出妖魔鬼怪。
但是,
李郁堅持“寧缺毋濫”。
沒有足夠的文官畢業生離開學校,衙門就空著。
錢糧先通過各村的糧長收著。
縱有混亂,問題不大。
李郁很想看看,有生之年,民間到底會變成什么模樣?
……
帝國要進步,就要脫胎換骨,就要忍受陣痛。
但無論什么代價目前都能承受。
將一個古老帝國打碎重整,剔除部分基因,植入部分新鮮血液,其中阻力很大,難度很大,周期很長。
李郁從未碰過民zu主義。
因為有顧慮。
民zu主義的利處是,萬眾一心,抗擊外敵。
但是目前,
帝國即使沒有這點利處加持,也能從容應付這個時代。因為帝國沒有外敵,帝國是別國的外敵。
……
為了實踐理想~
李郁刻意打造了一支近代戰術、封建思維的軍隊,足夠對付他所能想象的一切混亂。
吳軍,就是吳皇最趁手的工具。
一件好的工具,必須是精良的、冰冷的。
被賦予了民zu思想的工具,就像是被改變了碳含量的鐵器,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吳軍除了開拓殖民的用途,很可能還需要對付內部異己分子。
也許,陛下的骨子里終究是個保守激進的江蘇人。
開明里透著傳統。
激進里透著保守。
銳力進取的時候,又試圖控制風險。
……
李郁一直認為:
表面上,帝國是自然科學領域落后。
終根結底,卻是人文社科領域落后。
自然科學落后了,沒關系。一代人的努力就可以彌補。
人文社科~
最虛無縹緲的東西最難把握。
……
最近,
農林水產大臣范眾默在朝會上,通過了一個方案:
第一輪糧長到期之后,第二次輪選時,鼓勵跨村兼任多村的糧長,將現有糧長數量降低至5成。
在下下個選期,再降3成。
李郁準了。
他完全可以接受10年跨度,讓民間自發磨合出一個最合理的模式。
讓民間的樸素思維自己發芽、萌生、成長。
生命,自會尋找出路。
文明,終會浴火涅槃。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