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才從來不是學校培養出來的,而是大自然的饋贈。與其培養,不如收割。”
范京眼睛亮了。
“陛下高哇。挖走他國高端人才,一得一失,對他國的打擊是雙重的。”
眾人齊刷刷高呼:
“陛下圣明。”
李郁也忍不住哈哈大笑,文化輸出,好處多多。
數十年后~
后人才會明白自己是何等的圣明。
巨艦大炮、文化仰慕其實是一枚硬幣的兩個面。
……
御前會議持續了很久。
海軍的一個分歧引起了很大的紛爭。
造大艦還是造小艦?
鉆研風帆艦還是蒸汽艦?
最終,李郁力排眾議。
集中資源造小艦。
定型載炮33門,排水量600噸的護衛艦,也稱33護衛艦,大致相當于撒克遜人的五級艦、六級艦。
帝國海軍勤務繁重,巡航、剿匪頻繁,大艦未必適合。
巨艦更無意義。
圖騰巨艦的沉沒是會動搖國本的,只能當大爺供起來。大和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而且當下也缺乏建造一二級艦的技術儲備,造千噸以下小艦的技術倒是挺成熟。
……
蒸汽船?風帆船?
李郁也不敢輕易決斷。
一方面,蒸汽鐵甲戰艦肯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但發展需要時間,如果30年后技術才全面成熟,這30年內難道就不打仗了嗎?
所以,
只能是和稀泥。
一邊搞風帆戰艦,一邊搞蒸汽戰艦。
逐步淘汰。
左右互搏。
……
江南造船廠的一名海軍隨艦工程師,現場講述了蒸汽船的使用場景:
逆水行舟,完全無視風向水流。
只要有煤補給點,續航無限,特別適合內河航運、內河巡邏。在長江、在大運河、額爾齊斯河、湄公河都已得到證明。
商賈和陸軍對蒸汽船好評如潮。
海軍對蒸汽船評價平平。
原因是遇到大的海浪顛簸時,會出現兩側輪空轉的情況。另外還存在動力不足、占據艙室過大、續航短的詬病。
雖然海軍抱怨了一堆,也認為蒸汽艦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李郁已經明確提出了《船舶驅動力要由明輪向螺旋槳發展》課題,科學院、海軍部、造船廠、民間都在琢磨。
誰先搞定這個課題,陛下將賜下不世襲男爵爵位,賞銀幣5萬枚,親自召見,加以勉勵。
……
李郁還提出了造鐵船的課題,遺憾的是,吳國境內能夠理解浮力原理的人不多。
沒辦法,
他下令打造了一艘長3丈的鐵船和一艘長3丈的水泥船,飄在金雞湖面。
圍觀者人山人海。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鐵怎么會浮在水面上呢?
以至于這2艘船成了景點。
遠觀免費,登船收費。
花1兩銀子買票的人戰戰兢兢的站在鐵船上,左敲敲,右打打。
奇觀。
甚至有幾百里外的富人特意前來一睹新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