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賺錢的第二步,降低銅和錫的比例,兩宋官方銅最低為40,民間可能更低。
全勇道“朝廷官方當十錢微宗時的崇寧通寶和大觀通寶,每貫重一十四斤七兩,火耗為911,接近10每枚錢118727克。”
“咱們的這個崇宗通寶和大觀通寶,每貫重一十三斤八兩”
全勇這鑄的,銅、鉛、錫的比例約為62、33、7,火耗為2。
從重量和外表上,基本是看不出來,就是比較新。
當五的錢每枚8克多,比例類似,算起來,肯定多鑄當十的賺,但不能只用一種面值,也要鑄點當五的。
全勇接著又摸出幾枚鐵錢。
南宋因為缺銅,還鑄造了鐵錢,在四川那邊更是專用鐵錢,金朝也用鐵錢和宋交易。
宋朝官方用鐵十五斤,得當十鐵錢一貫,每枚才重768克,火耗為267斤,火耗比銅錢大多了。
全勇造的當十鐵錢,用鐵十三斤,得當的錢一貫,每枚重736克,火耗比較低。
火耗低的原因,是趙與芮的模好,工人們也小心,磨下來的鐵粉、銅粉,都收集起來再用。官方鑄錢的時候,沒人在意這些磨下來的鐵粉銅粉
造鐵錢,是因為可能和西北方向要交易,用到鐵錢比較多。
主要還是按趙與芮的要求,多造銅錢。
“這次運來五十萬貫銅錢,十萬貫鐵錢,一千面銅鏡。”
全勇最后一個袋子里拿出來的是銅鏡。
這會銅鏡比造銅錢還賺錢,所以明間才會銷掉銅錢,造銅境,南宋中后期,連官方也這么干,不造銅錢造銅境,難怪銅錢越來越少。
趙與芮看著銅鏡比較小,和足球差不多。
“這怎么賣賺錢不”趙與芮問。
“比銅錢賺。”秦卓這時道“市場上按重量賣,銅錢做的銅鏡,一兩一百五十文。”
一兩約37克多,也就是十文銅錢4個不到。
四個十文銅錢重四十多克,才值四十文。
一兩銅鏡卻賣一百五十文。
“咱們這是純銅的,一兩可以賣兩百文以上,如果賣到高麗、日本至少三百文以上。”
趙與芮手上這銅鏡重約一斤多,起碼就是四五貫起。
趙與芮看到滿桌的銅錢,心中大定,終于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了,總不能老沾老丈人秦卓的便宜。
“咱們現在能賺多少月鑄多少”趙與芮又問。
“咱們信州銅場,現在有五萬多戶,月產銅料四十六萬斤,鐵料十八萬斤,錫料,鉛料各約十萬斤。”有部份錫和鉛是從其他礦場拉過來的,也是秦卓的礦場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