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全保長不懂這行,趙與芮又幫徐元升為將作監丞,成為從六品,但不去將作監,以調慶元府名義,留在船場辦事。
簡單說,以后全保長負責管理,徐元負責技術監督。
徐元官升了從六品,事情還少了,自然滿意。
這段時間,徐元負責在這里招人,同時擴建宿舍,還按趙與芮的要求,把整個船場圈起來,建以圍墻,這項工程又是巨大,估計得大半年到一年時間。
徐元不但招工匠,還招學徒和工人都是按趙與芮要求來,主要是匠戶有限,可以強征,但工人無法強征
前面說過,官方船場忙的時候,可以強征地方匠戶,官方要吃住和錢,開銷非常大。
而地方匠戶如果有錢,可以出錢拒絕強征。
徐元按趙與芮的要求,采用強征和增加福利兩種方式,開始很多匠戶抗拒,不過看到福利之后,大家開始踴躍報名,不但慶元府的匠戶,連其他地方,慶元府以外都有匠戶陸續聞迅而來。
此時官方工錢,每天是兩百文會子,月六貫,折銅錢為兩貫,按說價錢不低。
但因為造船不是天天有,所以官方通常是在忙的時候強征,不忙就不要了。
民間匠戶們不愿意也是因為不夠固定。
尤其是正在自己家里做的好好的,你突然來強征,他自己在家幫別人造船造到一半,停下,還得幫官方造,肯定不爽了。
再說強征的匠戶,家屬是不保包的,又不好帶家屬。
所以趙與芮就提升福利待遇。
首先帶家屬的,一律包吃住,但家屬也要在船場能干活,不能干活的,除了小孩子,一律不包吃。
其次每月六貫會子,按年計費,最低一年起簽,愿意的可以按大宋律,最高十年簽。
這就是不管需不需要造船,有沒有活干,都一樣付錢。
這兩點一出,哇,報名的匠戶就絡繹不絕。
個個都是拖家帶口,從四面八方趕過來。
這時別說強征了,但凡有點木工活的,不是船匠都要主動過來。
古代普通百姓還是挺容易滿足的,但凡家里人有口吃的,能吃飽,都愿意干。
兩宋已經是封建王朝歷史上糧食產量最高的王朝,但糧價在中后期一直居高不下,加上糧田兼并嚴重,百姓手上沒有足夠的田,物價又貴,工錢又不高,所以吃不飽飯的真有。
前面說過,普通人人均一天只有一升。一石120斤,可以吃三個月
大部份人只能說解決吃飯問題,無法解決吃飽和吃好問題。
趙與芮現在即能解決大伙吃飽問題,還給工錢,當然報名踴躍。
這么多人加入船場之后,工匠可以造船,家人可以幫忙,也可以做其他事,包括現在建圍墻什么,都可以干,還省了另外招的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