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徐元苦著臉道“目前新招工匠已經達到六百八十六戶都是拖家帶口,還在陸續報名,更遠的地方都聽到消息到船場,這樣下去,不僅是地方夠不夠和的問題,哪來這么多錢支出”
慶元府船場這幾年荒廢,就是因為經費出現問題。
問題的根源是什么
首先是朝廷撥款少,要靠他們自己賣船才創收,但水軍幾乎很少添船,添船也是朝廷和當地縣府出錢,基本都是低價。
民用的不怎么上門買,因為經費有問題,工匠們不給力,造的船質量都不如民用船場。
這樣生意不好,錢越少,錢越少,工匠們福利越差,福利越差,造的船越差,形成惡性循環。
連李綱也曾說過官方造的船,決不如民間私家打造之精致。
這幾乎和明末的工匠制度一樣,工匠待遇差,造的兵器、火器質量差,兵器、火器質量差,工匠們待遇更差,同樣形成惡性循環。
趙與芮則道“徐監丞放心,定海縣和慶元府會大力支持船場,制置司也會支持。”
徐元立刻道“得先讓工匠們寬心,提高工匠們待遇。”
趙與芮道“等招人完畢,所有人待遇一樣。”
徐元大喜,因為原先船場里的工匠,沒有強征來的民間工匠待遇好。
“只要有錢就好。”徐元覺得,只要有錢,船場就能正常運作起來,關鍵是魏王給錢。
趙與芮又道“還要建立考核制度,造船好的,要賞,造的不好,驅逐嚴懲,至后果嚴重則,甚至要追其大罪。”
“魏王說的有理。”全保長,哦不,全監官立刻陪笑道。
全忠第一天報到,有點不適應船場監官這職位,努力在擺出官腔,但看起來還像個保長。
徐元最后問魏王,到底要招多少戶才停下因為營房不夠,還要擴建。
趙與芮道“邊上的東西南北本王都看過,都可以劃歸船場,船塢更是太少,還要擴建,你們只管招人,費用由本王想辦法,本王不叫停,一直招下去。”
“嘶”徐元倒吸口冷氣,有點不敢相信。
他猶豫了片刻,心想,招是容易,解散難,到時朝廷一紙公文要解散,或者魏王你不再是制置司大使,換了個人后,突然解散,這么多人,我怎么安排
好似猜到他的疑慮,趙與芮又道“你不用擔心,本王無論是不是沿海制置司大使,船場一定會繼續按本王的方式經營下去。”
說罷看了眼全保長,意思是我舅舅會在這里,你放心,我一定支持。
徐元咬了咬牙“下官斗膽,敢問魏王,想年產船只幾何,下官才可決定船塢數。”
“泉州多少船塢,年產船幾何”趙與芮反問。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