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珙剛來時,以二十多歲出任都司都指揮使,崔與之相當震驚。
不過了解他是孟宗政的兒子后,再和孟珙一接觸,發現其確實相當有水平,也比較認可。
孟珙聞言,知道崔與之想考自己,他想了想,緩緩道。
我朝已取鳳翔,當優先防守鳳翔,重點經營天水軍和西和州等五州三關,再加固大散關和鳳州諸地互為崎角,形成階梯式防御層層消耗。
他的思路和當年吳玠兄弟差不多,但又加入了皇帝的想法,優先考慮到人。
因為他知道,不管什么雄關堅城,沒有適合的人選堅守,完全無用。
扼守四川,用人為上,良將賢臣,抵十萬雄兵。
從地圖看,過了鳳翔,就是南宋的大散關,兩地約一百多里。
蒙古入宋時,也是先取鳳翔,再破大散關。
實際上只要守住大散關,蒙古就很難進來,歷史上拖雷兵分兩路,一路繞向天水,一路怎么攻破大散關的,也沒有記載,反正是以最快的速度通過了大散關,很可能守軍降了。
因為當時有抵抗的各城,各關,基本都被記載屠了,而且拖雷進軍前兩年的南宋制置使杜如淵上任,沒有積極經營關外五州的大門大散關,搞不好當時也荒廢,根本沒守兵。
現在孟珙計劃先守好鳳翔,駐軍兩萬人左右,城中放兩萬戶百姓,屯田種糧,并存放一年以上的糧食。
百姓青壯平時也用來訓練守城。
若有敵軍至,固城死守。
南宋現在和金國聯手,正在遷移關中所有百姓,包括鳳翔以西,與西夏之間的所有百姓。
這樣做的后果是,除了鳳翔以南的大散關外,方圓數百里沒有人煙。
蒙古兵要再到鳳翔,別說一年,十天半個月不打破鳳翔,就要考慮到糧食供應。
因為四周幾百里沒有吃的,你也沒有民夫用,你就是十萬大軍團團圍住鳳翔,只要打不破,你就只能退兵。
崔與之聞言,駐軍兩萬夠嗎
孟珙道,夠了,金國也才兩萬駐軍,而且只要像陛下那樣訓練兵馬,紀律嚴明,令行禁止,末將有信心,兩萬人馬,加上城中青壯輔助,蒙古就算來十萬兵馬,也打不破鳳翔。
更別說咱們現在有陛下的火器支持。
崔與之含笑點頭,也表示認同。
孟珙的戰略下,鳳翔兩萬兵,兩萬戶百姓,天水五千兵,一萬戶百姓,西和州五千兵,一萬戶百姓,成州、階州、鳳州皆是如此。
這樣就是優先鳳翔,然后重點五州三關三關是七方關,仙人關、武休關。
孟珙說的基本也是吳玠兄弟留下的策略。
“欲守三關,必守五州。五州不守,三關不固”。
南宋就是在鄭損手中棄了五州,被蒙古輕易破了三關。
但孟珙用了皇帝的方式,重點說到了數據和用人。
即每州每關多少人,存多少糧,能抵抗多久都做了預算。
孟珙甚至按照皇帝的說法,各州的城墻加固到多高,護城河多寬,也都要有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