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和四周諸國的商貿,明年不出意外,收入肯定還會暴增,諸愛卿放心就是。”
“朕是沂王的時候,就能賺錢能力而出名,大伙只需認真做事,賺錢的事,交給朕,朕向你們保證,絕不會少你們的工錢。”
現場頓時一片哄笑聲。
皇帝會賺錢,這是大伙公認的。
但趙與芮也不是神仙,哪能說變就變,明年開支會更大,收入能到什么地步,他也心中沒數,好在他有后手,全國各地重要州府都有高利息的錢莊在開啟,什么時候收網,就看朝廷什么時候缺錢。
笑過之后,大伙發現皇帝臉色還是比較嚴肅,紛紛禁聲。
趙與芮這時道“朝廷收入和支出總是相差無幾,這是不健康的,所以我們從明年開始,要裁減壓縮支出,想辦法增加收入。”
群臣紛紛點頭,表示認同。
現在這樣整個朝廷都沒有節余,年年如此,年年虧損,史彌遠在時,全靠增發會子來續命,最后會子貶值到像白紙一樣,地方和朝廷都沒有錢,不亡國才怪。
但增加收入也不是嘴上說說,封建皇朝的收入,無非就是農業稅,農業稅,農業稅。
南宋已經算是最好的時代,去年商稅占到四分之一還多。
趙與芮明年打算在大員開荒,移民,屯田和種甘蔗制白糖,以明朝的經驗來看,那邊經營起來,無論糧食還是白糖,產量都是相當可觀。
但前幾年的投入也是巨大的,短期內看不到效益,趙與芮評估了下,前五年在大員投入的人力不算,折合各種財力,至少要三千萬貫往上。
群臣聽罷又是倒吸口冷氣,朝廷如此缺錢,陛下還要在大員進行巨大的投入。
有人懷疑,年后,大員能給朝廷回報產出嗎
皇帝說肯定行。
南宋早其實很早對海南和大員進行了管理,兩地還都設立了官府,但海南這會主要是發配犯人的地方,大員是打擊海盜的原因。
乾道七年1171年,泉州知府汪大猷得知有近千名毗舍耶人犯泉州沿海,悄悄的集結了土軍、水軍和巡海禁軍,伏擊了毗舍耶人。
但是第二年,毗舍耶人又來了,汪大猷覺得不行,如果不斬草除根的話,這幫流寇還是會回來。要打海盜就必須拔了他們的老巢才行。
汪大猷組織兵馬直接殺上澎湖列島,滅了這波海盜。
他上島后發現這地方不錯,于是就下令建了兩百棟屋房,駐扎了一千兵馬。
開始時是定期戍守,春夏派兵、秋暮回歸,后面汪大猷覺得太麻煩了,兵士多有怨言,就改成了長期戍守,不用回來了,就在那里呆著。沒事時耕耕田,有事時打打海盜。慢慢的這些駐兵也在澎湖島繁衍開來。
之后宋廷進一步明確,澎湖劃歸福建路晉江縣管轄,明確為宋朝的郡縣之下。
這是南宋正式對大員地區的統治和管理。
澎湖駐軍一直到宋末還保持著,當地人口也不斷往大員島上遷移。
南宋大凡有個皇帝早做準備,提前經營大員,最后兵敗的時候,也不用往崖山跑,或許還能跑大員再抵抗一會。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