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軍的重箭標準學自金人。
在金人強盛時,金人用重箭狠狠教訓過蒙人。
蒙古人興起后,學金人打造重箭。
但蒙軍中用重箭的不多,因為重箭打造不易,對弓力和射術要求也高,射術和弓力不夠的,只會白白浪費重箭。
劉福遞上來兩支重箭,一支是蒙軍的,一支是現在宋軍打造的。
趙與芮拿手上看了下,明顯質量還是宋軍的好。
宋軍按蒙軍重箭重量打造,箭頭大約三兩重。南宋時三兩約一百一十克左右。
雙方重量相似,但宋軍質量更好,試射時,穿透力略強。
“蒙軍相當重視工匠,每占一城,如遇屠城,必然也會留下工匠。”
“但這些工匠的技藝,和咱們還是有區別的嘛。”趙與芮對比雙方重箭頭,他的工匠打造明顯更好。
但他知道為什么,蒙軍雖然重視工匠,但給工匠的待遇卻遠遠不如趙與芮。
這也是為什么宋軍現在兵甲越造越好,越來越犀利的原因。
在打造火炮的要求上,趙與芮和后金學,每門炮都要刻上工匠名字,如果輕易發生炸膛的事,是要殺頭的。
“蒙軍開始不用重箭,很多重箭學習金朝,后來慢慢就用起了重箭。”李平豹在邊上解釋。
重箭都是學自金朝,三兩重的標準也是金朝開始。
南宋以前的箭,也是各地不同,沒有統一標準。
趙與芮接下來要統一全國神臂弓,強弩,步弓標準,統一全國箭支標準。
統一全國步人甲。
統一全國火器標準。
當天工匠局試射了很多次,主要是讓皇帝看看宋軍現有甲具和蒙軍甲具的防護力,雙方箭支的穿透力,對比之后,明顯宋軍現在更強。
“神臂弓現在一個月能打造多少”趙與芮看過后問。
“回陛下,現在京師匠作局,月造神臂弓約兩百具。”
“這么少”趙與芮皺眉。
沒辦法,工匠局太忙,什么都要造,步人甲要造,火器局又分掉好多工匠,強弩要造,其他兵器也要造。
“帶朕去看看。”趙與芮要求去看看神臂弓打造現場。
走在路上他想到孟珙的建議,取消第三層強弩手,這樣可以少打造很多強弩。
“當減少強弩,分與步弓和神臂弓。”劉福立刻答應。
到現場后,趙與芮看到工匠們正在制造。
神臂弓用的是檿樹做弓,趙與芮看過后發現好像就是桑樹。
這玩意很有韌勁。
書上記載檿,落葉喬木,葉互生,內皮可做紙,木材堅韌,可做弓、車轅。
“這是桑樹嗎”趙與芮問劉福。
“陛下圣明,正是桑樹,葉可飼蠶,內皮可制桑皮紙,木材是做弓和車轅的上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