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記得在自己當沂王時,全保長剛買回來的官鹽,就質量極差,價格還高。
趙與芮說過之后,全保長開始買私鹽,質量好,價格也不貴。
于是趙與芮便問“你們都或多或少干過鹽茶的事,你們認為,現在要改制嗎”
李皇和杜范紛紛表示,確實到了要改制的時候。
如今這情況再繼續下去,百姓怨聲載道,苦不甚言,早晚要出事。
事實上南宋兩浙還真有鹽民起事造反,只是后來被鎮壓下去了。
朝廷低價強制收購,高價售賣,老百姓制鹽別說賺錢,要虧本,這誰能干下去
如果私賣給走私私鹽的鹽商,被抓到還要殺頭,這不是逼人造反嗎
于是趙與芮說“那你們有什么意見”
李皇便道,可提高朝廷收購價,讓利于民,基本還是以前的老套路。
趙與芮沒說話,感覺李皇水平也不咋地,不過古代人大部份也就這點水平吧。
杜范是戶部尚書,認為這樣朝廷收入要少了,但他也不好說什么,畢竟讓利于民,才是頭等大事,能保障鹽業的穩定。
但提高多少,讓利多少,這又是需要慎重決定的事。
這種決定一旦定了,輕易不能更改。
所以趙與芮現在九月就召開會議,要求明年才改制。
“僅僅提高收購價還是不行的。”趙與芮道“我朝鹽稅全是官管,只能官方售賣,價格奇高不說,外面私鹽照樣橫行。”
“朕打算放開售賣之權。”
趙與芮想改用清朝的方式,放開售賣之權。
其實元朝、明朝和清朝都是用引法,當然這制度也是傳承宋制。
引法里,民間也有售賣權,但各朝又不相同,相比起來,清朝的先進一點,不然也不會到后期有數千萬的鹽稅收入。
清朝的鹽稅是因為兩淮而改制的。
當時淮南與淮北的差距已經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淮南鹽場有23個,而淮北只有3個;淮南可以產鹽169萬引,淮北僅僅只有30余萬引。
道光年間,清廷改革,取消總商,讓所有民販可以自行販賣。
凡想干這事的百姓,自己來報名,朝廷登記姓名,年齡、籍貫等,然后發給執照,其憑執照到鹽場拿鹽販賣,僅僅一年時間不到,淮北銷售鹽稅就超出指標,民間商販越來越多,食鹽供不應求。
在道光十八年二月,票鹽開局時,當天到場的民間資金達到兩百萬兩,可見非常成功。
元明時,也用鹽引,商人們拿到引鹽賣鹽,這鹽就是商人們自己的了,路上經常會被劫匪和地方惡霸,或其他鹽商劫走,朝廷也不管。
但清朝時,商人們就好像是朝廷分銷商,拿的鹽還是官鹽,只是幫朝廷銷售,一旦被劫,朝廷還得負責追查,這樣到后期就無人敢劫商人們的鹽。
“取消所有官鹽售賣商鋪,朝廷官方鹽場只負責制鹽,然后批發給鹽商。”
趙與芮改制第一步,南宋官方不賣鹽,讓利于民。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