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道“兵士們的刀對北方蒙軍漢軍夠用,對正式的蒙軍就不夠用,必須要加強。”
“關鍵還是要扔的準,往臉上招乎。”李平豹在后面道。
只要扔的準,一斤重的飛刀,也能致命。
但戰場上有時比較慌亂,能往目標大的地方扔,當然最好。
所以宋軍的刀,改成了兩斤重,破甲率提升不少。
趙與芮對飛刀也不是很感覺興趣,因為宋軍使用的還是少數。
就像蒙軍也不是個個都帶短爺和骨朵。
肉搏時扔遠程武器的還是少數。
宋軍遠距離靠弓弩,近距離肉搏靠長槍和盾,所以他對飛刀無所謂,軍中自愿原則,愿意練的就配發,不愿意練的就沒有。
“下一個。”趙與芮直接揮手,在場立刻有人向他介紹新式馬車。
“以前的馬車連車輪加車廂,重兩百多斤,現在連車輪加車廂,重四百斤。”
匠作局改用了鐵梨木打造,又沉又重。
車輪高達一米四,和炮車的車架車輪相似,就略窄了些。
車廂寬一米二,長兩米,高八十,架到車輪上后,馬車高約一米六,比原來高了二十公分。
“以前最大負重為五百斤,現在可以裝到一千斤。”
當然,馬車沉了,重了,大了,需要馬騾和人也多了。
以前滿負重兩匹馬能拉起來,遇到難走的路,后面有兩個人推推就行。
現在滿負重要四匹馬才能拉起來。
這代表宋軍陣中需要的馬騾更多,因為拉車的馬騾需要輪換。
但負重增加,隨軍可帶的物資也可以增加。
所以總體來說,宋軍馬車速度被降低,但提升了負重力和防守力。
“陛下請看。”這時劉福從馬車中拿起幾桿比較粗的長槍。
這些長槍全是鋼鐵打造,約一米長。
當馬車停下,橫過來當墻來堵攔騎兵時,這些長槍可以插在馬車側面。
側面上被裝了鐵制圓嵌孔,長槍尾部正好插進去。
劉福一口氣插了八桿,全部45度往上。
這樣馬車側面就和刺猬一樣。
蒙軍以后再撞上來,就是和撞拒馬差不多。
但是馬車可不只是側面能裝,頂部也能裝。
頂部還有六個嵌孔,可以插六桿,二桿一行,共插三行。
這樣蒙軍就是想跳到頂部,也要被扎。
劉福插完后,趙與芮看向像剌猬似的馬車,也不由自主的笑了。
宋軍原本想在軍中帶拒馬,但拒馬不好帶,臨時打造更麻煩,
最后宋軍選了鐵槍和馬車。
現在馬車被改造過,上面的鐵槍,還有多功能。
劉福這時拿了個鐵槍遞到趙與芮手上。
這鐵槍長約一米,尾部有五厘米粗,前面略尖銳,但不如步兵長槍兵的槍尖。
因為它除了被安裝在馬車上,還要釘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