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直到九月份,馬光祖來松江鹽業公司。
來之前他算是經過相關培訓,也知道兩宋現在鹽稅關系重大,除了和朝廷收入掛勾,還和地方官紳勢力有關聯。
朝廷想整頓好鹽稅,和治理地方官紳勢力是需要一起的。
好在皇帝已經在全國開始丈量糧田,借量田的事,重點打擊的就是地方官紳,他到任后,就是需要借個契機,再打擊下當地重要的鹽霸鹽商。
九月初三,馬光祖來到下砂鹽場,這里是鹽業公司辦公衙門所在。
副使、當地官員唐彬笑瞇瞇的接待了他。
當地接風宴好多當地官吏,唐彬好酒好菜招待馬光祖,馬光祖也不動聲色也吃喝著,隨便打聽著本衙門的事。
鹽公公司有兩名副使,分別是唐彬和瞿來,這兩人以前就是鹽局副使。
兩宋在鹽場設鹽局大使,副使,除了大使外,副使和其他鹽場官員,全部選用當地富戶充任,并且可以世襲。
所以松江附近有兩家富商,即唐氏和瞿氏,從南宋一直到元朝,都是當地鹽局官員,兩家上百年不衰。
但南宋是鹽業相當腐敗,這兩家表面幫官府做事,實際還販賣私鹽,基本是虧朝廷,肥自己。
到了元朝后,元人改制,不再慣著他們。
到元朝時,朝廷同樣用瞿氏和唐氏為當地官員,但加了一條,一旦鹽局虧本,就要兩家富戶賠償。
元朝時還“并海立官舍,兵衛森軍營。私鬻官有禁,私鬻官有刑。團廳嚴且肅,立法無弊生”。由此有效地防止了私鹽的販賣,使國家能獨專其利。
元朝干這套比南宋有經驗多了,所以松江五個鹽場在元朝時,年產鹽為四千萬斤,約是南宋時兩三倍。
但元朝壞也壞在鹽稅上。
元初鹽場出鹽價也就在五十文左右,和南宋末期相似,但元朝的鹽稅占其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完全就靠鹽來賺錢。
于是元朝時,鹽的出場價越來越高,到中后期時,從鹽場出價為兩百五十文一斤,鹽商拿到后,再販到各商鋪是五百文一斤,各商鋪再賣給百姓是八百文一斤,鹽價遠超宋朝,也是歷代皇朝中最貴的鹽價。
元朝時,鹽出場價為兩百五十文每斤時,朝廷鹽場支付給鹽工的工錢是十二文,你看,朝廷白賺二十倍,資本家都看的流淚。
那兩宋給多少呢
馬光祖當天就問唐彬和瞿來。
朝廷改制之后,兩個副使,一個負責制鹽,一個負責銷售。
唐彬負責制鹽,他說按朝廷新規,原來是十灶一甲,現在又加十甲為一團,原十灶一甲,設甲長和副甲長各一,十甲為一團,設團長和副團長各一。
朝廷不按產量給錢,直接給工資。
因為灶戶都是全家世襲,朝廷新制,每戶按成年丁口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