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鹽以前是達官貴人們用來刷牙的。
馬光祖現場看到鹽成品,也大為震驚,沒想到我大宋的鹽品質,現在這么好了。
這種鹽以前價格挺高的,現在價格不但便宜了,而且品質依然這么好,那肯定能打擊其他鹽的生存空間。
“馬大使昨天問產量如何來定,請看鹽田。”唐彬這時指著他們眼前這片鹽田。
這鹽田在下砂算是大型鹽田,由一甲十灶戶同時負責。
面積是兩百畝,按照他們夏季的蒸發海水量,每天可以蒸發的海水量大概在五百到七百噸左右,以百分之一含鹽量算,可得到粗制海鹽五到七噸。
再經過二次加工,大概可以得到略少的精鹽,總體也在四到六噸左右,他們通常算五噸。
整個過程大概要兩到三天,也就是三天得到五噸左右的精鹽。
馬光祖立刻在心里盤算起來,但他不是數學出身,算了半天沒算清,還是瞿來給他遞了個紙條過來,上面早寫好了。
因為他們采用曬煮結合,所以只要不下雨,天氣不是很冷,還可以繼續煮。
通常松江這邊全年下雨加極寒天氣,約一半左右。
即每年有六個月是可以曬鹽和煮鹽的,考慮到有陰天太陽不足,時間會比較慢。
他們就按五個月計,全年要求產量為一甲十灶為兩百噸,約四十萬斤。
一團為四百萬斤
鹽業公司五個鹽場六團人,約六百戶,三千人左右,年產精鹽兩千四百萬斤。
這產量已經超過兩宋,但還不如元朝。
不過這是朝廷規定的產量,在全年雨天等影響下,有時小雨,甚至下雪天也能煮的情況下,所以基本是超出這產量的,但雪天即使有太陽曬鹽時間也會比較長。
瞿來這時道“上個月天氣較熱,有時下雨都是大太陽,可以接著煮。”
“上月產量是三十二萬斤,比朝廷規定產量,多了十二萬斤。”
“朝廷獎勵政策是,五分之一。”
“即這十二萬斤的賣價,有五分之一是給灶戶們的提成。”
“另五分之一,是鹽業公司,所有官員,包括馬大使等的獎勵。”
“。。我也有”馬光祖真是聽的不敢相信。
馬光祖在鹽場轉了轉,就知道朝廷政策相當好,下面執行也給力,因為你不能像以前那種中飽私囊,克扣貪污了。
朝廷給每戶灶戶都下發了灶戶經營和分配手冊,詳細說明,他們要怎么做,能分多少錢,多少糧,如果分不到,隨時可以到當地錦衣衛或府衙舉報。
每月嘉興府吏役和嘉興府錦衣衛都會到鹽場來隨機查問灶戶們,那些鹽場官員有沒有按時給錢,給的對不對,有沒有按時給糧,糧有沒有少
每年不定時,臨安和其他地方的錦衣衛,也會過來查問。
說真的,開始瞿來和唐彬還以為可以和以前一樣,找借口克扣工錢,現在發現朝廷查的很嚴,鹽稅剛開改的頭兩月,兩浙鹽場被殺了好多官吏。
之后兩人也只能老老實實,按朝廷規矩來。
而且發錢是鹽場自己,發糧是當地衙門來人,他們想克扣也不敢,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