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吱”
現場木屑飛揚,這塊大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一切為二。
哇,現場再次驚呼,真是大開眼界。
趙與芮的新式切割機出來后,打造馬車效率又提高了不少,還能切割同樣的金屬。
當然,他也有巨大的毛病,費齒輪。
這種大齒輪造起來更難,打造一個合格的都不容易,所以趙與芮這邊盡量不會用來切割金屬,而是切木質。
工匠局現在大部份零件都是采用灌模法,然后手工打磨,趙與芮有了水力機床后,想造打磨機,但現在還解決不了材質的問題,只能靠工人手工,非常耗時耗力。
趙與芮看完后道“拿筆和紙來。”
劉福等眼睛一亮,后面也早有人準備好,趕緊遞上筆紙。
這筆是現在大宋軍用常用的碳筆,比較軟脆,容易折斷,很多人開始用不慣,但容易攜帶,后來慢慢就用的人多了。
宋軍的哨騎都是每到一地,必須要用這筆來畫當地地圖的,相當便利。
趙與芮小心拿著碳筆,在紙上畫了幾個圖。
工匠們紛紛圍過來,文武官員也圍過來。
趙與芮見狀不滿道“你們滾一邊,工匠們上來。”
眾文武表情尷尬,趕緊后退。
這是官家畫給工匠們看的,他們得讓路。
“這叫鏈條,有很多個組合成而,中間是兩個孔,邊上可以固定,一節一節,可以拉出很長。”
宋軍在用馬車陣時,也會用到鐵鏈,都是古代的老式鐵鏈,然后鎖成一圈不讓對方移動。
現在這鏈條和鐵鏈明顯不一樣,但工匠們能看出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鐵鏈是一個個鐵環連接成,這是一節節連接而成。
鏈條明顯更難打造,好在也可以用灌模法,而且鉆頭出來后,兩側的孔可以用鉆頭先打造模具,然后再灌模,當然后面手工打磨會更久。
這種鏈條主要用在機械上,能帶來更大的力量和效率,所以他需求不會很大。
當然,工匠們能不能按趙與芮要求打造出來,那是另一回事。
趙與芮要求也不高,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慢慢打磨研究。
和工匠們說完后,趙與芮指著現場的機械對小趙祺道“科技是第一生力,人一定要懂的思想,敢于創新,有了新發明,新機械,我大宋的生產力才能真正遙遙領先。”
小趙祺似懂非懂,反正也是點點頭,不過他剛才看到了這些機械運轉,確實在其他地方看不到,也感覺很好玩。
趙與芮現場和小趙祺說了一大堆話,官員和工匠們呆呆的站在邊上聽著,感覺官家好像是在說給他們聽的,又好像真是的在教育小趙祺。
反正趙與芮也不知道兒子有沒有聽進去,填鴨式的一番說講后,趕緊往下一個場地去。
這次去了打造馬車的地方。
宋軍以馬車陣對戰蒙軍,每次戰后都會有些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