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口溫不花和察合臺合兵后,才休整了幾天又來,也是沒辦法,他們得盡快把宋軍打敗,或趕走,不然各城府都不敢出來,軍隊和百姓都很難受。
而孟瑛到處溜搭,就是防止各城牧民出來牧守,也不讓各城軍隊出來。
于是中興府四周各城更難受了,所有人都不敢出來,而城外的秋糧有部份沒被水淹的眼看著也快接近成熟,又不敢出來收。
十月十三,孟瑛部突然出現在數百里外的夏州。
這夏州是宋軍當初攻下過的城市,后來還帶走了夏州三萬多百姓,留下了少量百姓。
當地已經沒有駐軍,更沒想到宋軍會回頭來夏州。
宋軍沖進夏州,到城里又收刮了一番,又弄了不少糧草,轉身揚長而去。
與此同時,十月十二時,察合臺和口溫不花、察合臺、塔思等人帶著十二萬蒙軍出現在中興府以西。
正如孟珙所說,這會中興府東南北三面都是泥濘不堪,雨還時下時不下的,蒙軍只能來到中興府西面。
他們運氣也不錯,到西面選了處高地扎營后沒多久雨就停了。
蒙軍一面扎營,一面來到口溫不花大營議事。
這個就比較有意思。
原本察合臺和闊端合兵后,察合臺是主帥。
現在和口溫不花合兵后,口溫不花好像變成了主帥。
要知道察合臺可是蒙古大汗的哥哥。
但口溫不花來頭也不小。
口溫不花后來被蒙古人稱為五大賢王。
他父親是有力王之稱的別勒古臺,和成吉思汗是異母弟,他和察合臺是同一個爺爺。
成吉思汗最喜歡這個侄子,每次出征,都帶著口溫不花。
口溫不花也不負重望,每戰都是奮勇當先,立下頗多戰功。
之后,成吉思汗把遼王耶律留哥原本在遼東的屬地和臣民劃歸口溫不花,耶律留哥部下契丹軍也到了口溫不花麾下,所以口溫不花部下有大量的契丹人。
察合臺和口溫不花合軍后,口溫不花也是先主動提出讓以主帥之位。
但察合臺自進入西夏后,沙州沒攻破,打瓜州無功,中興府也沒保住,他還是有點臉的,思來想去,不能再當主帥了,萬一再打輸了,這個鍋太大,背不起。
加上口溫不花資歷和他相當,于是察合臺主動讓賢,讓口溫不花為主帥。
當然,這些人聚在一起,誰是主帥并不重要,通常每次開打前,蒙軍貴族們都會一起商議,相互尊重,畢竟現場即便是后輩闊端,塔思也好,全是大蒙古排名靠前的貴族。
蒙軍到了中興府以西,然后在城西二十多里處扎營。
這算是比宋軍低調多了,也是蒙軍歷來打仗扎營最遠的位置。
沒辦法,中興府四周都是泥濘之地,往東還斷斷續續下雨,所以蒙軍只能距離遠點。
當天各貴族大將都到口溫不花大營中商議兵事。
眾將一致認為,攻城是不可能攻的,中興府易守難攻,四周又剛被水淹,那么只學宋人,長期圍團。
這也是當年蒙古征服西夏,逼降西夏軍的辦法。
不過當年西夏是沒有援兵來,他們在這里又不缺糧,攻破了西夏其他所幾乎所有城府,隨意動用西夏人的糧。
所以他們想要滅這股宋軍,首先要保障城中宋軍沒有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