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還在想著心事,皇帝趙與芮已經說話了。
各地官府衙門以后左右都要有兩句話,當對聯。
這八個字不但要加入大宋律法,還得在天下衙門上刻著,時時提醒天下人。
制舉在唐朝開始,也是直接把人叫到皇城進行殿試,由皇帝親自考試,其實就等于皇帝看中某人了,想封官了,所以特意考察一下,合格就任命,不需要經過科舉。
世襲這個,有利有弊,放在其他朝代或其他皇帝時代,趙與芮現在提出來,恐怕滿朝反對。
科舉大伙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考試。
而在南宋朝時,這又叫特奏,即皇帝可以任意任命,考都不用考了。
可趙與芮登基這十幾年用的都是清正廉明的大臣居多,朝廷上下都是這類大臣,他們自認清正,就肯定得反對世襲。
蔭補的意思也很簡單,就等同于世襲,同樣不需要科舉。
想世襲占便宜的官員,幾乎都被趙與芮弄下臺了。
這不是大伙在拍馬屁,卻是被趙與芮感動到了。
“都起來,平身平身,坐吧。”趙與芮樂呵呵請大伙坐下,接著示意大殿里的宮女們上茶。
大伙和以往一樣,圍坐在大殿的長桌兩邊,新人還好點,那些快退休的,比如六十多歲的魏了翁,還是一副有點不習慣的樣子。
但制舉是皇帝大開后門,而他當時需要很大的權力來隨意封賞自己的心腹,所以消弱的不明顯,也沒寫進律法里。
終兩宋時代,一般人想當官主要是三個途徑,即科舉、制舉、蔭補。
“陛下圣明,千古圣君”
用以前的歷史告誡大臣們,像隋唐時代的門閥們,甚至擁有左右江山的能力。
呸,呸,我想什么,陛下當然千秋萬載,長命百歲。
如果能力平平,就算世襲,也只會連累朝廷和百姓生,如果能力出眾,不去蔭補,也照樣可以科舉當官。
“陛下圣明。”魏了翁又激動道。
趙與芮看他激動的表情,倒有慌,魏了翁六十多歲了,可別搞的血壓高。
魏了翁兩個兒子現在都是三四十歲,也是高官,幾個孫子最大的才十二三歲,離科舉還早。
不過他家錢都不完,將來能不能考上科舉,魏了翁也無所謂。
這兩件事趙與芮也是深思熟慮后才決定的。
首先斷了官員世襲的路,減少大宋以后的門閥和勛貴世家。
你不靠蔭補的話,不可能代代都能當官,而且就算科舉考上官員,前途也有限。
其次他的皇帝特權,即制舉或特奏也要壓制。
要是皇帝昏庸,想封官就封官,隨便封,一天封幾十幾百個,這肯定也不行。
他上臺之初已經限定了皇帝每年特奏的名額,當時他是有親信要用,所以沒辦法。
現在他登基十幾年,布局也完了,能特奏的基本也特奏完了。
趙與芮今天決定,取消皇帝特奏的權利。
制舉還是保留,皇帝以后要看中誰,覺得他有能力,可以提拔重用,可召到皇城進行現場殿試,通過單獨的考察之后,同樣可以當官。
特奏之權的取消,等于對皇權的進一步限制。
魏了翁等人再次動容,皇帝這次是對自己下手了,連特奏都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