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宇之自己也在心中盤算著。
按他在天津府這幾天的觀察,正經青壯的勞力一天二十文還包吃,接近三十文,一個月就算一貫,五千勞力就算五千貫,工期算一年半,工錢接近十萬貫。
工匠每人每年算五十貫,一百個算六千,當然,朝廷說要一百個,你不一定要用一百個,可能五十個,三十個也能干,關鍵還是看你自己,只要按期完工就行。
另外的開支就是各種材料,石頭,樹木,工具等消耗。
肯定還要用到和種馬車,騾具等運輸物。
史宇之這么一算,這些工程成本價大概不超過二十萬貫。
如果給工人工錢再高點,每天多干點,可能在一年內就能干完。
利潤將近一半。
這錢好賺啊,一年賺二十萬貫
但朝廷陰毒,招標方式是商人各自出價一次,最低價得。
而且是現場開獎。
前面官員說完后,現場的商人們就在相互議論,基本都是在盤算能賺多少錢,有多少利潤,大部份人都和史宇之差不多,認為利潤挺高的。
當然,朝廷的公文也貼的很清楚,工程質要高,經的起檢測,利潤這么高,大伙也沒有必要偷工減料,省的引來麻煩。
現場有十幾個人對這工程感興趣,紛紛開始思索出價多少了。
史宇之這時低頭對身邊史天保道“這工程不賺錢都行,只要不虧本,可以分到兩成商鋪房產,將來天津港興旺了,就是出租售賣,都能大賺。”
史天保深以為然的點點頭。
但天津府剛建,港口也是為了將來遷都所弄,遷都的事起碼在幾年后,所以這里興旺要幾年,甚至十年后的事。
大部份人怕是等不急。
如果按史宇之看,出價二十萬貫就差不多了,只要不虧本,將來肯定能賺。
就在他和別人議論之時,前面已經有十幾個商人決定出價。
朝廷給他們考慮的時間不多,邊上點了一柱香,所有人在半柱香燒完前要出價。
現場有吏役給他們每人發了筆和紙,接著要求出價的人分開距離,所有人向一個方向,寫下自己的出價。
寫完后吏役上前拿過來,拿一個讀一個,并高高舉起。
整個過程在史宇之看來還是相當透明和公證。
“浙江李掌柜,出價二十六萬貫。”
第一個報出來現場就炸鍋了。
誰也沒想到朝廷開價四十萬貫,姓李的才出價二十六萬。
有人已經在搖頭大罵,估計罵李掌柜太卷,這樣大伙怎么賺錢
后面陸續被報了出來,第二個出價三十六萬貫,足足高了李掌柜十萬貫。
第三個二十八萬,然后有29,32,一路報下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