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賈詡的約束,這些西涼將領紛紛化身虎狼,根本不在乎對方是什么身份,反正在屠刀之下,眾生平等。
楊彪看到天子意志消沉,急忙安慰道道“此前討伐董卓,唯有孫堅、曹操二人不顧個人榮辱,拼死力戰,必為漢室忠臣。”
“今孫堅已死,曹操在山東,兵強將盛,可宣入朝,以輔王室。”
“陛下前蒙降詔,只是未曾發遣,如今追兵稍停,可速速發詔”
天子有些無力的說到“此前既已降詔,卿何必再奏,即差人前去便了。”
看著瑟瑟發抖,有些心灰意冷的天子,楊彪不由在心中微微一嘆,當即秘密遣人前去兗州召曹操勤王。
他卻是在心中暗暗祈禱“只希望,老夫沒有看錯曹孟德”
楊彪剛剛離去,司空張喜又來覲見。
天子略顯疲憊的問道“司空此來何事”
張喜問道“楊太尉是否讓陛下召曹操前來勤王救駕”
天子沒有隱瞞,點頭道“正是如此。”
張喜聞言,卻是眉頭微皺,繼而說道“曹操兩面受困,在諸侯之間勢力并不算強盛,縱然彼率兵前來,也未必能夠掃平諸侯,興復漢室。”
張喜出自汝南郡名門望族,自然與袁氏關系莫逆,并不希望天子落到曹操手中。
而且經過這場東遷大劫以后,張喜也是心有余悸,希望能夠找到一位實力強大的諸侯,好好度過余生。
思來想去,也只有袁紹滿足這個條件。
至于袁術嘛,早就被張喜排除在外。
天子聞言心中微驚,問道“曹操若是難當大任,何人可以前來勤王救駕”
張喜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直接說道“汝南袁術四世五公,累世功名,世受皇恩。”
“冀州袁本初,雄踞北方,麾下兵強馬壯,就連曹孟德亦只是其附庸,與其召曹孟德前來勤王,何不直接召袁本初”
天子聞言,卻是遲疑道“吾聞此前袁本初欲另立天子。”
“彼若引兵前來,是否會行廢立之事”
張喜搖頭道“此一時,彼一時也。”
“昔年董卓亂政,禍亂朝綱,袁本初為江山社稷故,才有此念,卻也并非想著立傀儡為帝,而是打算擁立德高望重的幽州牧劉虞。”
“陛下可以想象,若袁本初真有不臣之心,難道不會尋找其余年幼的宗室子弟,擁立為帝嗎”
“況且陛下昔日能登大位,袁本初亦有擁立之功。”
“大漢如今風雨飄搖,能安天下者必袁本初也,若知陛下遭難,必然引軍來救,還請陛下勿疑。”
天子聞言,這才猛然驚醒,道“是否要召回前往兗州之使者”
張喜略微沉吟,繼而搖頭道“無需如此。”
“關中諸侯并起,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勤王大軍晚來一日,陛下就多一分危險。”
“索性直接發出兩道勤王詔書,誰若先來,也能代表對于大漢之忠誠。”
天子暗自點頭,于是另外擬了一道詔書,讓張喜派人秘密送往冀州,邀請袁紹率兵入關勤王。
卻說曹操得到天子詔書以后,急召眾文武前來商議,荀彧進曰“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今天子蒙塵,下詔勤王,將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眾望,不世之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