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解決方法,在他們的商議中也很簡單,那就是給所有被削減軍餉的士卒補償,算賞銀也行,標準和振武營一樣,每人一兩銀子,之后的軍餉也恢復舊例照發。
只是直接上報又擔心不妥,一不做二不休之下,只能把馬坤的失職之罪定死,才好上奏補餉,而李庭竹則是馬不停蹄奔走那些軍營安定軍心。
現在的南京城,是絕對不能再發生士卒鬧餉嘩變事件了。
至于南京城這邊,該把目標瞄準誰呢
商議來商議去,現在各衙門的官員好像和他們的關系都不錯,還真不好做,只好把戶部老尚書,等待致仕的蔡克廉推出來。
這次估計罷職是沒跑了,不過事后大家多關照下他的家人就好了,保蔡家人一個舉人名額,至于能不能混成進士,那是他自己的事兒。
另外就是他們自己,多多少少都有失察之罪,在彈劾奏疏也提一嘴,不然也說不過去
事兒,就這么定下來。
各家聯系喊得動的言官,這才有了南京兵部和科道言官集體彈劾馬坤的奏疏,又把黃懋官苛待士卒,欲革妻糧的奏疏也一并送入京城,算是給事件定性。
“把黃懋官那份奏疏給我。”
嘉靖皇帝坐在御座上眼神閃爍,周圍太監內侍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還是很快找出黃懋官最后寫好還沒有發出的奏疏放到御書桉上。
嘉靖皇帝拿起奏疏就直接翻看起來,上面的印章沒錯,至于其他
“黃懋官的字跡有無核對”
這話是對身邊的黃錦問的,黃懋官現在是已經身死,死無對證之下就算是身為帝王的嘉靖皇帝也不敢保證手下那些官員會不會玩出什么幺蛾子來。
“司禮監已經對比過以往黃懋官的奏疏,字跡無誤。”
說話間,黃錦揮揮衣袖,旁邊就有小內侍從下面送上來幾份奏疏,都是以前黃懋官上奏的親筆奏疏,現在翻出來自然就是進行字跡核對時候使用過的。
嘉靖皇帝并沒有因為黃錦的話就完全放心,而是從內侍手里隨便取過一份奏疏打開翻看,對兩份奏疏的字跡進行了比照。
“哼”
良久,嘉靖皇帝鼻孔里哼出一聲,隨即憤怒道“黃懋官該死,如此苛刻惡毒,也難怪士卒要殺他。”
之前南京的上報,嘉靖皇帝其實沒打算追究,畢竟沒有鬧出大事兒,只是申敕一番就好了。
兵變這樣的事兒,嘉靖皇帝都已經有點麻木了。
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接堂兄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位子,坐上皇位的那年還是正德十六年。
嘉靖帝即位之初,改變武宗朝一些弊端,焦竑的國朝獻征錄記載當時的人都認為嘉靖新政“天下翕然,稱更生云”。
就是在這個時候,嘉靖皇帝迎來了他皇帝生涯中的第一場兵變甘州兵變。
甘州等五衛軍大亂,殺巡撫都御史許銘,并“焚其尸”,挫骨揚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