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魏廣德看著歐陽一敬笑問道。
“他又不是兵科的,可不管我事兒。”
歐陽一敬回道,“不過因為京師九門稅課一事,確實得罪不少人。”
大明朝的鈔關,可不一定都是在交通要道上,比如九江、比如大運河上的鈔關,北京城也有,就是京師九門。
但凡進出城的貨物,都有官吏負責對其進行課稅,原有成例早已形同虛設,近年以來倍征橫索,弊孔滋多。
這些問題,其實朝中大臣大多心知肚明。
可朝廷缺銀子,商人把貨物運送進京城銷售自然也是有利可圖,自然沒人拿此事說事。
可是這次刑科左給事中孫枝不知發什么瘋,卻把此事給抖開。
奏疏到了隆慶皇帝手里,自然大筆一批,自今分屬五城御史各委兵馬一員監收,年終會同部官復奏,其原設監生吏典悉行裁革,并令申明原定則例,張掛榜文。
好吧,一批監生吏典因此失業,同時戶部也少了一筆進項,相關的官員也少了一層灰色收入。
可以說,張枝的奏疏得罪了朝堂上一大批人,這些天是被罵慘了。
不過人家的奏疏有道理,恢復成例,所以這罵還不能是當面罵,只能背地里罵,因為當面罵,講道理講不過。
“是不是有人找你們吏部出手整治他”
歐陽一敬這個時候湊到魏廣德身旁,低聲詢問道。
魏廣德點點頭,那意思不言自明。
“怎么處置”
歐陽一敬好奇道。
“外放,還能怎樣,自己不想留在京城享福,那就讓他去地方,免得再要恢復什么成例。”
魏廣德笑笑說道,對于這些請求,魏廣德覺得他答應下來其實是在幫助這些人。
他們不知變通,留在京城遲早闖禍。
與其把人都得罪光了,被人陷害致死,還不如自己做個好人,早早的吧他們調走,到地方上去,還能造福一方百姓。
當然,前提他確實是這樣的人。
順道,自己也收獲一幫官員的感激,何樂而不為。
魏廣德有時候都覺得自己變污了,可是生在大明朝,似乎想出淤泥而不染,好難
只希望孫枝看到吏部遞上去的建議,能看穿自己的好心,不會惱怒吏部吧。
“聽說調戚繼光到京營是你的主意”
歐陽一敬忽然也問道。
“嗯你哪兒來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