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內閣人手本來就少,殷士譫這個師傅,他也不想隨意舍棄。
于是,這天他在乾清宮連續召見了高拱、殷士譫兩人談話。
不用說,他要做和事佬,向自己最敬重的師傅高拱說清楚,他沒有撤換殷士譫的想法。
現在內閣三足鼎立的局勢,其實是隆慶皇帝最為樂見其成的,就是可惜輔臣里少了魏廣德,不然有魏廣德和殷士譫的聯盟,他們在內閣是可以鉗制住高拱的。
這種情況下的內閣,才是能夠讓他放心的內閣。
但是眼看著殷士譫勢單力孤,有些扛不住了,于是在高拱面前,隆慶皇帝直接回憶當初在裕王府時的經歷,讓高拱明白他這個皇帝是念舊情的,殷士譫他不能動。
而在殷士譫面前,也進行了提醒,暗示他不要莽撞做事。
這些事兒不過就是發生在小半月間,朱衡的書信都還沒有送到九江,隆慶皇帝看似就把內閣兩位閣臣之間的斗爭給平定下來了。
皇帝的手段,倒是讓張居正、朱衡和高儀等朝中重臣有些佩服,讓手下亂斗,皇帝最后出來居中調停,這手段溜啊。
次日,正好趕上會揖的日子。
所謂會揖,即會面作揖,是指每月的初一、十五,各科給事中要到內閣拜見內閣閣臣,目的是讓行政大臣和言官們互通聲氣加深了解,方便雙方的工作。
按照慣例,內閣三位閣臣自然是坐在文淵閣正堂,高拱居中,張居正居左,殷士譫則在下首右邊。
等到六科給事中給三位閣臣行禮,輪到韓楫的時候,殷士譫忽然開口對他說道“聽說你對我有點意見,若出自本心當然沒有關系,只是當心別讓小人當槍使,最后把自己搭進去。”
若說一開始殷士譫以為韓楫是受張四維蠱惑和他為敵,以為是他安排御史彈劾張四維的父親張允齡借助兒子的官職收受賄賂,但事情發展到現在,他自然也知道了真正對他出手的人是誰。
不過有些東西,自然不能上的了臺面。
經過隆慶皇帝的調和,事情看似就過去了,只是當事人心中已經有怨氣。
所以,今天看到高拱指使的韓楫等人,殷士譫心中怨氣就不受控制的爆發出來,當著高拱的面嘲諷起來。
實際上,最后一句話也是殷士譫的真心話,那就是他記住韓楫,趙應龍這些人了。
他動不了高拱,難道還不能找機會為難韓楫等人嗎
殷士譫話剛說完,本來還有人小聲議論的大堂頓時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殷士譫。
這里面的門道,大家哪里會看不明白,就是神仙打架,最后小鬼遭殃。
做為當事人的韓楫聽到殷士譫的話,不知是聽懂了殷士譫話里的玄機還是什么,頓時被憋得滿臉通紅,卻不知該如何接話。
這個場合下,感覺說什么都不合適。
他攻擊殷士譫什么話
那是寫在奏本里,自然無所謂,可要是在這個地方說出口
是的,他們這些言官攻擊殷士譫走太監的門路,才成功躋身內閣,成為內閣大學士。
而走太監關系成為內閣大學士的人,其實是不配坐在這個位置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