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又冷笑道。
“這是必然的。”
申時行反應這次很快,馬上附和道。
“對,應該是如此。”
張四維在申時行附和后也理解了魏廣德話里的意思,不存在貪污。
那這里就引申出另一個事兒,朝廷要收走這批銀錢,地方上的反應。
別覺得中央一定壓過地方,想想藩鎮之亂,地方要都反中央,那就再想想清帝為什么退位。
南方各省,清朝主要的稅收來源集體通電。
張居正已經猜到魏廣德話里的意思,但還是問道:“你的意思還是把地方府縣的吏員也都納入吏部管理,支取俸祿?”
“正是,過去都是知縣、知府自籌費用,這導致了他們肆意攤派雜稅,欺上瞞下大肆撈錢。
而一旦核查,他們的理由就是整個班子都得他掏銀子養活兒。
設身處地想想,其實未嘗沒有道理。
把地方上不上名錄的職位納入吏部管理,正好就是這部分新增賦稅開支了。”
魏廣德說道。
“吏部管的過來嗎?一個縣原來就幾人,現在可就是上百號人,大縣更是可能上千。”
張四維開口說道。
“不難,各省布政使司吏科剝離,直屬吏部,負責各省吏員調派。
當然,他們也聽命于布政使。
吏部管官,吏部各省就管吏,選人以堂官意愿為首選,想來對維持地方安寧不會有太大影響。”
魏廣德馬上就說道,也就是雙重管理。
不讓地方首長管著這些垂直部門,很容易鬧出地方不和的幺蛾子。
不過,地方插手過多,又難以真正獨立行事。
這其實是個兩難問題,就算后世也是無解。
魏廣德也只能參考后世的部門設立,反正有優有劣,先參雜著搞起來再說。
勸農司已經在各省建立了獨立衙門,品級雖然不高,但效果還是很好的,比納入布政使司效率高了不少。
布政使司里,終究人浮于事,做事還是存在推諉。
有勸農司垂直管理,可以做到令行禁止,沒有推諉余地。
不過勸農司也要向布政使司負責,只不過因為權利微小,各省布政使多不看在眼里。
辛苦衙門,誰愿意插手擔責。
“像勸農司那樣?”
張四維反應快,一下子想到之前魏廣德推動的各省建立勸農司衙門,又分走一部分官田進行農業種植。
好吧,現在勸農司已經發揮作用了。
在他們的推動下,御麥、番薯和馬鈴薯都已經在不少地方開始種植。
自己老家山西那邊,現在就有不少農戶開始種植這些海外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