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苦夷島上人口還比較多,據說估算有三四千苦夷人居住。
水師給他們留下布匹、和一些食物,算是重新和他們建立了聯繫。
對於大明船隊的出現,苦夷人倒是很高興,畢竟是部族傳承,知道大明的存在,也知道百余年前明人撤走。
如今覆來,又給他們送了不少物資,自是感激涕零。
而居住在奴兒干城附近的野女真一開始對大明的態度就比較粗暴,多次溝通后才接受。
明軍撤走時,周圍的女真人其實也跟著明軍一起離開,所以這些人其實是后來才搬遷到這里的。
或是和部族走失,或是被部族驅逐,最后依靠奴兒干城殘破的房舍定居下,靠著在河口捕魚和附近打獵為生。
說完這些,徐喬安就閉嘴不言。
魏廣德無奈開口問道:“那倭國的情況呢”
聽到魏廣德問起,徐喬安這才繼續說道:“卑職派出兩支船隊護送錦衣衛的人前往倭國,也順道查探了倭國水師,嗯
倭國內亂,其實並沒有王國水師,倒是一些大名手下有規模不俗的水軍。
比如織田氏就擁有九鬼水軍,此外還有村上水軍、來島水軍、毛利水軍等。
據查他們多是瀨戶內海及周邊海域的水賊,被大名收編而來,船只多則百余,少則二、三十,且多是百料小船,幾乎毫無戰力。”
“登州和松江府儲備的漕糧可曾準備妥當”
魏廣德繼續問道。
魏廣德問話時,看向張科。
張科點點頭說道:“松江府已經儲備漕糧八十萬石,登州也儲備了三十萬石,足夠供應八萬大軍一年所需。”
往年,大明北運漕糧不過近四百萬石,不過今年除了正常漕糧外,又從賦役里增調了百萬石,大部分儲備松江府,少量運往登州,其實都是在為明后年的對倭戰爭進行準備。
別看倭國國小,現在倭國內戰規模真不小。
雖然國人笑稱其為鄉戰、縣戰,但那是初期。
隨著戰爭完成的兼併,各地大明脫穎而出,戰國時代后期爆發的戰爭動輒都是十萬人以上的大兵團交戰。
這些情報匯總到錦衣衛,他們給出的結論是倭國竟能動員近百萬兵力。
大明對緬甸用兵十萬,都是從西南各省抽調兵馬,還耗盡了多年儲備的糧草。
就這簡單對比,就讓明廷刷新了對倭國彈丸之地的輕視。
實際上,申時行私下里還找過魏廣德說這事兒。
特別是蒙元強盛時也曾派兵東渡,結果鎩羽而歸。
雖有季風原因,但蒙元騎兵登陸倭國后最終戰敗,還是證明倭國戰力不弱,更別說二十年前江南倭亂。
當然,他說的這些都成了無用功,魏廣德根本就沒聽進去。
“陸戰隊訓練的怎么樣”
魏廣德這時候看向俞大猷問道。
他對兵部的準備還是很滿意的,這事兒交代后他就沒管,是兵部和戶部在溝通存糧。
現在大明已經為戰事準備了百萬石糧食,在他看來應該是夠用了。
援朝戰爭那會兒,大明也大概就是出了這些兵馬,就把倭國派去打朝鮮的幾十萬大軍擊敗。
“卑職已經組織了兩千兵馬,一直在東番島西海岸進行訓練,只是畢竟初創,成軍還需時日。”
俞大猷答道。
上次魏廣德提出陸戰隊概念,以后水師登陸作戰不用臨時從各船抽調水手后,他回到浙江就開始從麾下抽調神射手組成陸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