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明這次比賽做的湯菜,算是一道非常講究功夫的菜肴。
這道菜名為八珍布袋雞。
布袋雞算是魯菜中的一道老菜,算是和福祿鴨相對應。
和福祿鴨一樣,布袋雞也需要把整只雞脫骨。
不同的是,福祿鴨算是一道扒菜。
布袋雞則是一道湯菜。
馮正明的這道八珍布袋雞更是一道多年已經沒有人做的老菜。
首先是需要燉煮一鍋上好的湯。
然后就是需要整只雞脫骨。
必須要一整只雞的骨頭全部脫骨,而且還不能把雞皮弄破了,最后脫骨后的雞像是一只布袋子,能夠盛水不漏。
然后還需要把八珍切成絲團成丸子,用高湯把丸子汆燙熟。
整只雞完成脫骨,要先把雞翻過來,用蔥姜料酒以及開水進行汆燙。
再把布袋雞翻回來,把八珍丸子塞進布袋雞當中。
放在一個湯碗中,再加入提前你準備好的高湯,放在蒸鍋里進行蒸制。
最終呈現出一道仿佛一整雞燉出來的雞湯。
但實際上,湯中融合了雞肉和八珍的味道,八珍丸子配合上湯一起邊吃邊喝,非常鮮美。
昨天夏明燁展示了一下孔府菜中的脫骨功。
馮正明今天也算是不甘示弱,同樣是展示一手脫骨功。
在湯燉煮上之后,他開始很小心進行整只雞脫骨。
為了不把雞皮弄破,馮正明用一把小刀,一點一點從雞屁股開始,慢慢一點一點貼著雞骨頭把雞肉和骨頭分割開。
然后一點一點貼著骨頭向里,逐漸把整只雞的雞骨頭慢慢剔下來。
這個過程真是一個非常考驗耐心的過程。
可不是昨天夏明燁豬蹄子剔骨。
他可以一刀從豬蹄的下面劃開,然后慢慢貼著骨頭一點一點剔出骨頭。
馮正明的剔骨不能把雞皮弄破,他需要更加的小心翼翼。
所以他有充足的時間去煮湯,因為整雞脫骨需要很長時間。
發現馮正明那邊不緊不慢,一邊在燉著湯,一邊在慢慢給整雞脫骨。
評委們自然也都是意識到,這最后一場比賽馮正明是要拿出真正的技術來。
夏老師傅遠遠望著馮正明,對身邊的顏老師傅說“老顏,正明這算是要正面向我們孔府菜宣戰啊。”
顏老師傅聽后笑起來“哈哈哈,老夏你這話說的,正明是我徒弟沒錯,但年齡上比你們家的小燁沒有大幾歲,他們年輕人之間的比試,應該算不上是什么宣戰吧”
夏老師傅說“他昨天的黃燜栗子鴿,已經算是把我們的帶子上朝比下去,今天他這個八珍布袋雞,明顯也是對標了昨天小燁的那道孔府仿熊掌,這還不算是宣戰嗎這也太巧了吧”
顏老師傅說“不能說巧,是你們孔府菜確實做的更加精細,給了正明不少的啟發。”
說到這里,顏老師傅強調一句“何況,無論是昨天的黃燜栗子鴿,還是今天這個八珍布袋雞,都是老菜,不能說是針對你們的孔府菜。”